小編記得在《喜劇總動員》的第一期時,就曾經說過該節(jié)目即將變成《戲劇總動員》了。有朋友說小編過于較真,那我就回答你,絕對不是。因為從節(jié)目的初衷和性質上來說,這本身就是一檔明星跨界的喜劇節(jié)目。既然作為一個跨界明星,那你就得完成自己的跨界任務。

節(jié)目封面
那如何才算完成任務?當然是能夠通過小品劇本的演繹把觀眾逗笑啊。逗笑了,你就算完成跨界了,否則你就沒完成。這就是跨界是否成功的標準。因為觀眾花那么多時間,是來看你搞笑的,不是來接受你的再教育的。

競演順序

導師開場秀
根據這個標準,小編在分析這些喜劇小品時,制定了三個參數,一個是作品時長;一個是包袱數量;一個是笑點密度。最后的笑點密度=包袱數量/作品時長,這個公式就是用來計算喜劇作品的搞笑強度的。一般情況下,一個比較好的喜劇小品差不多是1分鐘2個包袱或笑點,最差的也要1分鐘1個笑點。如果連1分鐘1個笑點或包袱都達不到的,那就不算是喜劇小品了,只能算是正劇。
一、陳赫、許君聰、卜鈺的《和平飯店》
作品時長:13分51秒鐘
包袱數量:11個
笑點密度:0.8次/分鐘

陳赫在演繹作品
可以說,整個作品的結構是比較清晰的。前11分鐘用來搞笑并推進劇情。最后的1分多鐘時間用來煽情。編劇的初衷沒問題,設想也是對的。但是從最終的演繹結果來看,這不是一個合格的喜劇小品。在搞笑上,作品的節(jié)奏有些拖沓了,以至于稀釋了笑點密度。

許君聰的配角越來越厲害了
其次,作品中有些包袱的鋪墊過長,臺詞還可以再精簡一些。或者把有效包袱的數量再增加一些,笑點密度會提升上來。然而這只是小編自己的建議。可能編劇本人或導演有他們自己的考慮呢。

主演卜鈺
別看搞笑比較一般,但在煽情上卻比較到位。11分30秒鐘的時候,小品開始進入煽情階段,也就是說最后的2分鐘,是演員煽情的爆發(fā)期。他們必須要在這2分鐘內完成催淚動作,效果的成與敗都在此一舉。這對他們的演技來說絕對是一大挑戰(zhàn)。但從觀眾的反應來看,他們做到了。
二、秦嵐、侯振鵬的《糊涂話劇團》
作品時長:14分30秒鐘
包袱數量:14個
笑點密度:0.96次/分鐘

秦嵐本期跨界并不成功
秦嵐之前在第一季《跨界喜劇王》里和楊樹林合作過《梅花三弄》,效果還不錯。這次她又來《喜劇總動員》了。以為會取得和《梅花三弄》同樣的效果。其實她哪里知道,上次她的跨界就沒有成功。如果不是楊樹林在身邊托著她,她根本就無法完成跨界任務。其實,在這次節(jié)目里她也沒有完成跨界。

主演侯振鵬的戲份并不多
在這次作品中,除了幾個話劇動作之外,秦嵐并沒有擔起多少搞笑的任務。但是這類話劇動作并不搞笑。其實真正托起整個喜劇作品的是劉亮和白鴿等二人轉演員。盡管從包袱數量上看,這還算是一個喜劇作品,但作品中的包袱質量卻特別一般。可能編劇和導演會以為,“演員失誤”會是一個很新鮮的創(chuàng)意,幾乎可以達到每個失誤都是一個笑點的程度呢,可是當觀眾看到小品時,其中的好多包袱都很尷尬。小編還算寬容,就連那些不怎么搞笑的包袱,都給它統(tǒng)計進來了。

整個作品都靠劉亮兩口子托著呢
最后,還有一點應該算是一個BUG。字幕上顯示著主演是秦嵐和侯振鵬。可是后者的戲卻很少,跟配角的戲份差不多。自始至終在臺上活躍的是劉亮和秦嵐。這算怎么回事兒?另一個主演呢?
三、侯勇、郭陽、郭亮的《為民做主》
作品時長:14分20秒
包袱數量:9個
笑點密度:0.64次/分鐘
首先說一下作品的小穿幫。那么一個貪官,就是再不堪,也是讀過幾年書的人吧。怎么連“原則”二字都寫不明白呢?所以說,這個包袱不成立。

侯勇更適合演正劇
整體來看,這個作品不能算喜劇小品。在本期節(jié)目中,它應該是最差的。這個作品它是來教育人的,不是來逗樂的。而且,整個作品的包袱還特別水,從頭到尾都沒發(fā)現(xiàn)能讓人忍俊不禁的笑點。小編在分析作品時,也盤點了作品的好多包袱,但是沒有哪個包袱讓小編覺得可笑。可能是小編被二人轉小品把口味養(yǎng)得太重了吧。反正這個作品沒有讓我笑過,哪怕一次。

郭陽郭亮兩兄弟
本來,小編在看了一大半之后,還在猜測這應該是一個人保活的作品呢。可是最終卻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回事兒。侯勇的表演還是他本來的正劇表演,跟喜劇沒啥關系,甚至有好幾個包袱都因為他的演繹而效果大減。好的喜劇跨界應該是不需要腳本光靠表情與動作就能搞笑。所以說,侯勇這次并沒有真正完成喜劇跨界。
四、魏大勛、譚松韻、關思慧的《放手一搏》
作品時長:10分鐘
包袱數量:13個
笑點密度:1.3次/分鐘

主演魏大勛還靠關思慧托著呢
第二期《喜劇總動員》里,總共4個喜劇作品,其他的3部咱先不說他們如何,咱只說《放手一搏》。如果以笑點包袱和喜劇創(chuàng)意作為標準的話,那么《放手一搏》就是這期節(jié)目中最好的作品了。其他的作品有的勉強及格,有的甚至不及格。

喜劇新人助演關思慧
在這里小編把作品的亮點做一下排序,那就是劇本創(chuàng)意第一;笑點包袱第二;故事情節(jié)第三。
從創(chuàng)意上來說,《放手一搏》絕對是本期節(jié)目里最好的創(chuàng)意構想了。一個娃娃機竟能啟發(fā)一個小品劇本的構思,看起來編劇一定是一個貪玩的年輕人。小編沒有看到小品開始時的字幕,所以不知道編劇是誰,在這里我向他致敬握手。

助演譚松韻
作品中的包袱也比較不錯,最起碼在本期《喜劇總動員》里,它是笑點最多的了。就像前面小編標注的那樣,笑點密度1.3次/分鐘。盡管沒法跟春晚小品相比,但看著絕對是那么回事兒,其他作品連“事兒”都不是。
故事情節(jié)所采取的也是一個大電影的情節(jié)設置思路。先來一個大麻煩(格里國王被抓),接著就是找人解決麻煩(解救國王),然后再來一次山窮水盡(誰都解救不了國王),最后就是柳暗花明(大家齊心協(xié)力一起去解救國王并找到了國王被抓的真相)。
小編手札
第二季《喜劇總動員》已經播了兩期了。說心里話,其中所上演的作品,如果退一步管它叫輕喜劇也許剛剛及格;如果非要叫它喜劇,那就算了吧。有好多作品都是奔著先煽情、后說教的目標而來的,這是觀眾們最最反感的。“喜劇的內核是悲”這句話早已爛大街了,它不過是某些人搞笑無能、創(chuàng)意乏力的擋箭牌。最后,小編真的希望節(jié)目組和那些跨界明星們,搞笑最好認真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