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奧》是由阿部記之執(zhí)導(dǎo),高杉梨香編劇,宮野真守,松井惠理子,梶裕貴,井上喜等明星主演的劇情,動漫。
當(dāng)一場神秘的瘟疫導(dǎo)致男性人口迅速下降時,該國的女性被迫承擔(dān)起江戶社會的核心權(quán)力角色。德川幕府的第八任幕府將軍吉宗很好奇為什么女性在繼承家族血脈時要用男性的名字,她查閱了一份名為“末日編年史”的大奧檔案,該檔案可以追溯到德川第三任幕府將軍家光時代。在通讀這本書時,吉宗開始揭開內(nèi)室的歷史。
《大奧》別名:Ooku:TheInnerChambers,于2023-06-29在紅牛視頻首播,制片國家/地區(qū)為日本,總集數(shù)10集,語言對白日語,最新狀態(tài)第10集。該動漫評分7.4分,評分人數(shù)704人。
易湫,唐雨荷,YE,夏商周周,冰霜墨菊,皓月,鹵蛋,張立國,毛潤浙,張Pt,彌雲(yún),王天資,田至陽,清觴,吸音棉
韓立:錢文青,王蟬:劉三木,南宮婉:李詩萌,墨彩環(huán):唐小喜(特別篇)u002F喬詩語(第一季),菡云芝:佟心竹,陳巧倩:聶曦映,厲飛雨:楊天翔,墨居仁:楊默,張 鐵:張福正,萬小山:谷江山
性轉(zhuǎn)版大奧系列的影視作品改編自漫畫家吉永史的作品《大奧》,該作連載于2004年,完結(jié)于2021年,有過數(shù)次改編,接下來會來分析一下各改編版本的優(yōu)劣與存在于原作本身的問題。
2010年10月,電影《大奧》(水野篇)
2012年10月,電視劇《大奧·誕生 有功·家光篇》
2012年12月,電影《大奧·永遠 右衛(wèi)門佐·綱吉篇》
2023年1月,NHK電視劇《大奧》(第一季)
2023年6月,網(wǎng)飛動畫《大奧》
2023年10月,NHK電視劇《大奧》(第二季)未播
一、2010年10月,電影《大奧》(水野篇)
2010年,電影《大奧》首先問世,宣傳上以“女將軍的后宮三千美男”為噱頭賺得盆滿缽滿。這部電影沒有標明是xx篇,按照后來的習(xí)慣,可以給它冠名“水野篇”或“水野吉宗篇”,但電影中女將軍德川吉宗無論是海報站位還是戲份只能算得上配角,能不能稱為“水野吉宗篇”還很難說。
這部電影在男性角色的擇選和服裝上花了大價錢,或者說除了男人方面下了血本,其他可以說是沒花錢。
最花錢的當(dāng)數(shù)大奧男官們的“長袴”。正史上,這是武士最高等級的禮服,在性轉(zhuǎn)的設(shè)定中成為將軍后宮里高級男官們類似正裝一般的服裝。
為什么說它最花錢,因為除性轉(zhuǎn)題材會用到,這些為男人量身定制的衣服不可能再循環(huán)利用。它顏色過于鮮艷,非性轉(zhuǎn)題材中的武士很難穿去覲見將軍。
而為什么又說其他地方都沒花錢呢,因為設(shè)定里,德川吉宗這名幕府第八代將軍是出了名的摳,電影中只有兩套衣服,連帶著女大臣的衣服也跟著樸素。這倒不能怪電影沒投資,本身設(shè)定在此,也不需要給女性服裝投錢。
此外,一般觀眾基本也只從服裝首飾去判斷花沒花錢,而筆者的專業(yè)是日本史,主要的興趣是江戶時代,江戶時代里又尤其喜歡江戶城的空間美學(xué),也就是壁畫和屏風(fēng)畫。因此筆者在看江戶時代的時代劇時總會下意識地去觀察劇組這方面的考究程度。
很遺憾,這部電影屬于完全沒考究也沒花錢的糊弄事,規(guī)格和題材不僅沒有一處符合史實,除了御鈴廊的孔雀尾以外甚至裝都不裝,直接粉刷糊墻。
或許受現(xiàn)代日式、和風(fēng)、侘寂之類元素的影響,觀眾對此并不覺得奇怪,好像樸素(簡陋)得理所當(dāng)然,但事實并非如此,那個時代日本上層社會的主流審美與當(dāng)代的和風(fēng)乍看很難感受到相同點,如此潦草布景,在筆者我看來實在難以言喻。
布景的考究和精良,待之后說2023年1月播出的NHK版《大奧》再提。
由于噱頭開道,這部電影的選角上可謂是極致潤眼,不過后宮男人暫且不提,筆者非常疑惑明明原作中吉宗并非美女,為什么找來柴姐這樣幾乎誰看了都認為是清凜御姐型美人來出演。
且在演繹上,柴姐版吉宗清冷而沉穩(wěn),不動聲色的一個老干部,的確符合一位女將軍的國君形象。但這樣的吉宗不是原作里的吉宗,而是松平健版吉宗的性轉(zhuǎn),或者說電影里的設(shè)定是明顯圖省事,只將女吉宗的形象與過往影視作品里的男吉宗靠攏,誰看了都心悅誠服,但歪曲了原作里的形象是不爭的事實。
另外,由于過度描繪男主水野及后宮男人的那些獵奇事,男人和男人間的愛恨層出不窮,觀眾喜歡看,導(dǎo)演愿意拍,的確賺到錢,看起來也就沒事了。然就筆者看來,這部電影除噱頭滿滿、拉低原作格調(diào)外再無其他意義可言。
二、2012年10月,電視劇《大奧·誕生 有功家光篇》
2012年10月,TBS電視臺開播電視劇《大奧·誕生 有功家光篇》,也就是最初的女將軍的時代。
它是性轉(zhuǎn)系列中經(jīng)費最捉襟見肘的一部,服道化布景可謂能省則省,考據(jù)則更是讓人兩眼一黑。并且演員選擇上,稱得上潤眼的實在比不了上部電影,故在頭幾年,該劇的風(fēng)評并不多好。
但由于有功的扮演者堺雅人貢獻了卓越的演繹,又繼承了上部電影恢宏的BGM和動人的片尾曲,使該作品的評分足以對打20年前富士臺拍攝的非性轉(zhuǎn)大奧系列。
筆者在數(shù)年前還依然為片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流淚——直到筆者注意到家光的飾演者多部未華子拿的是“助演女優(yōu)獎”而非“主演女優(yōu)獎”
打那之后,筆者對原作《大奧》和真人改編才有了濃厚的興趣,對它們的解讀興趣到2023年NHK版改編推出時到達了頂峰。因為NHK版給的篇章標題是“家光有功篇”,而這一版為“有功家光篇”。
多部未華子的助演女優(yōu)獎和“有功家光篇”這個標題讓筆者我不禁思考起原作《大奧》在創(chuàng)作時作者的想法,以及各改編的視角。
今年2月的雜志《MOE》中,原作作者吉永史在采訪中說到本來是想借男女逆轉(zhuǎn)的背景描繪男人們的大奧物語,并且最先的打算是讓德川幕府在男人們的愛恨中走向終結(jié)。
幾行字筆者反復(fù)看了又看,嗯,確實沒女人什么事。
帶著一種近乎被惡心到的不快感,筆者又去看了《大奧·誕生 有功家光篇》,發(fā)現(xiàn)確實,這部作品的主角只有萬里小路有功一人,且拍攝視角從一開始就是有功。十集的劇情里,花了足足一集描繪有功進入大奧前的事,誠然他是不幸的悲慘的,然這種描繪手法的問題就在于,觀眾跟隨他的目光進入大奧,會下意識成為他,感受他的不幸,感受春日局的蠻橫和家光的暴躁粗魯。
隨之而來的,觀眾在感受女性,也就是女家光的苦難時,那些字字泣血的獨屬女性的苦難所予人的沖擊會不可避免地變淡變輕。
歷史上的阿萬不是被迫還俗的尼姑,歷史上的男人也很難找到誰有萬里小路有功的遭遇。有功的遭遇是這個角色一個人的,而女家光被奪去母親、奪去姓名、奪去性別特征、遭歹人性侵、成為代孕婦,這些都不是女家光一人的遭遇,而是古往今來發(fā)生在諸多女性身上的苦難。
然而《大奧·誕生 有功家光篇》中,在圣光的照耀和所謂的心意相通之下,很多更值得深挖的性別問題雖還存在,卻也不可避免地被撫平尖銳的帶血的刺,轉(zhuǎn)而變成了“眾生皆苦”、“大家都好慘”。
筆者十分能理解有功在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地位,然在筆者看來,他不僅是不受原作作者喜歡,所以遭到無情虐心的角色(詳見吉永史與堺雅人的對談),這種虐心虐肺或許會讓作者覺得爽快,然這一角色令人匪夷所思的傲慢和矯情,就連作者都給不出答案。
堺雅人:“為什么有功要讓玉榮和將軍睡啊?”
吉永史:“對不起,我不知道。”
堺雅人:“考慮考慮再畫呀!”
堺雅人對有功這個角色抱有疑惑,深度思考后詮釋得比原作的有功精彩,人物形象也更加飽滿,這一點筆者十分肯定。但正如之前所說,有功這一男性角色越出彩越讓觀眾感受到慘,女家光背后站著的千千萬萬的女性,她們的悲鳴與吶喊聲越是被“眾生皆苦”、“大家都好慘”蓋過。
這既是原作作者的問題,吉永史在創(chuàng)作初期雖描繪了女性的不幸,而最初她的出發(fā)點在于“男人們的大奧物語”就決定了其界限。同時這也是《大奧·誕生 有功家光篇》本身的改編問題,原作尚且沒有“有功家光篇”,改編時卻赤裸裸打出這樣將女性置于男人之下的標題,拍攝視角則更是以男人為主。
或許也可以說這是時代與社會的問題。
三、2012年12月,電影《大奧·永遠 右衛(wèi)門佐·綱吉篇》
《大奧·誕生 有功家光篇》與這部是同時期拍攝的,原作的設(shè)定里有功與本作男主右衛(wèi)門佐長相相似,故本作男主依然是堺雅人。
筆者雖非堺雅人的粉絲,但不得不贊美其出神入化的演繹,單獨拎出來看,的確將有功和右衛(wèi)門佐演繹得各有風(fēng)味特色。
不過筆者最喜愛的還是菅野美穗飾演的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她是家光的小女兒,生父是有功身邊的玉榮。
菅版綱吉要說不好的地方就在于還是跟原作的形象有差距,不夠美艷惑人,少了那份靈動的邪氣。但好就好在,在筆者心中,如果歷史上的德川綱吉性轉(zhuǎn)的話,就會是她的模樣。那種由內(nèi)而生的高貴和傲慢感,那般氣宇菅野美穗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部電影投資也很大,不僅是男性角色的服飾精美,女將軍德川綱吉的服飾更是美輪美奐且審美在線。雖說筆者所關(guān)注的壁畫屏風(fēng)畫在這部電影里依然呈現(xiàn)出半糊弄不糊弄的縫合感,但該有的還算都有,搭配上人物服裝的精美,不會讓人感到寒酸。
然而該作的問題依然在于將女性置于男人之下,標題與上部電視劇一樣,為“右衛(wèi)門佐綱吉篇”,雖然男女主角的戲份相當(dāng),但愛情戲?qū)嵲诜ξ肚姨仆唬辉嵅〔簧俅巍?/p>
可是呢,愛情戲乏味唐突的確也很難怪編劇,看了原作便知,原作里更乏味更唐突。這個問題出在原作作者身上。
吉永史坦言自己不會畫男女愛情,甚至是男男愛情。她作為BL漫畫家的確創(chuàng)作了很多經(jīng)典的男同角色和溫馨感人的男同故事,但其中很少觸及強烈的愛恨糾纏,基調(diào)永遠是淡淡的,溫馨的,平和的。所以筆者更愿意形容吉永史是不會畫愛情里的沖突和糾葛,故而綱吉和右衛(wèi)門佐的愛情爆發(fā)得總是讓人手足無措。
其次更深層的原因或許真的只有筆者我這類對正史上心的考證派才看得出來。那就是原作作者在創(chuàng)作德川綱吉這一角色時幾乎引用的都是沒有任何史料支持的傳聞、逸話、謠言,而右衛(wèi)門佐在正史里是女性,于歷史上沒有詳細記載,因而穩(wěn)定發(fā)揮就不容易前后矛盾。
影視作品里,德川綱吉永遠是好色的、貪婪的、愚孝的、昏庸的。即便原作中讓綱吉保留了上臺初期的英明,隨后卻又以繼承人的早夭為由強行使綱吉墮落發(fā)狂。而循著歷史的脈絡(luò)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上的綱吉兢兢業(yè)業(yè)三十年,勤政愛民且政績斐然,頭腦和能力以及責(zé)任感排得進德川氏將軍前五甚至前三。
原作單行本的最后會標明參考文獻,筆者就發(fā)現(xiàn)吉永史在描繪德川吉宗時參考了幾本正兒八經(jīng)的資料,而塑造綱吉時,基本就是胡編亂造。綱吉塑造上的最大問題就在于——因為繼承人的早夭而墮落的將軍是如何開創(chuàng)日本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元祿盛世”的?
筆者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綱吉的女性和母親的身份與無性別的國君身份之間的沖突,想描繪女性即便成為這一時代的主宰也會被生育壓得喘不過氣,子宮即是原罪。但既然不是一整個架空虛構(gòu)的歷史,創(chuàng)作時若不把握個中平衡,那么就會創(chuàng)造出綱吉這樣一個矛盾重重的形象。
就筆者看來,寫綱吉因生育付出的身體代價,例如子宮脫垂、妊娠紋、小便失禁,卻依然為民著想,承擔(dān)一個國君的責(zé)任,遠比生搬硬套虛假的歷史,用繼承人的早夭迫使女性國君墮落,最后在男人(右衛(wèi)門佐)的理解和體諒里釋懷來得要震撼得多。
的確,右衛(wèi)門佐在進入大奧前即便才高八斗,卻依然被家中安排賣身,他在“生育”層面能夠與綱吉共情,但他始終是男人,可以說沒有資格與辛苦懷胎十月的女性共情。讓他們在這種共情中心意相通,是原作作者吉永史在創(chuàng)作初期對女性及生育的膚淺認知。
四、2023年1月,NHK電視劇《大奧》(第一季)
從前的兩影一劇拍攝完成后中間有十年的空白期,這十年里原作迎來完結(jié),性轉(zhuǎn)題材再度被搬上熒幕,電視臺從TBS變成了NHK。
NHK作為唯一無國家撥款無廣告贊助商的中立電視臺,靠收取觀眾的月費存活,挺貴的,筆者一個月要上供折合人民幣100塊的月費。但是值得。另一方面,NHK一直是一種國民教育電視臺的感覺,所以它所拍攝的題材通常也意味著日本整個社會的意識變化。
改編的消息公開伊始,NHK便強調(diào)各篇章分別是“家光有功篇”“綱吉右衛(wèi)門佐篇”“吉宗水野篇”,這一變化讓人眼前一亮。其次在宣傳文案里,NHK強調(diào)的是“性別”、“疫病”等“與現(xiàn)代社會相通的問題”。
也就意味著NHK在最初就打算轉(zhuǎn)換視角,以女性而非男性的視角拍攝,并且拋開女尊、三千美男等噱頭,深挖性轉(zhuǎn)背景下的社會問題與矛盾。編劇則是曾改編過《仁醫(yī)》的森下佳子。
吉宗的扮演者·富永愛在《我談“大奧”》中說道:“現(xiàn)代我們強調(diào)多樣性還有性別問題,在這樣一個問題已然暴露于眾的當(dāng)代,制作男女逆轉(zhuǎn)背景下探討人性的電視劇能重新喚起社會這方面的問題意識,看到性別調(diào)轉(zhuǎn)后才會凸顯的問題、生之艱辛、人性糾葛以及面對生活的姿態(tài)。”
時隔十年的改編并非沒有意義,原作作者的意識在變,所以經(jīng)過創(chuàng)作初期的拉扯后在中后期將目光更多地放在女性身上。讀者和觀眾的意識,以及整個社會的意識都在改變。2023年的社會迫切需要這樣的改編,因此才有了這部作品。
首先來說選角上,劇組十分有意識地將男女分開,三位女主角不管是形象還是演繹上皆好評如潮,各有長處,另一方面男主角的選擇基準似乎是丑的、老的、演技差的,三個標準里總要沾一個才夠資格出演。
不僅如此將軍的大奧后宮里更是充斥了丑男人與老男人,筆者曾與朋友調(diào)笑說“綱吉的后宮長這樣,不是讓她懷孕,是專門拿來避孕的吧”。
接著說服道化,該作不僅在選角上明顯更重視女性,服裝制作亦是。大奧男官們的衣服,你很難想象連刺繡的都不是,而是手繪的圖案。另一方面女將軍的服裝則下血本制作,雖然我也詬病過綱吉穿得像萬花筒,但說來還是得甩鍋給謎一般的濾鏡和采光。
老年吉宗的這身看上去雖樸素,布料卻是海外進口的,日本本土的棉制上鏡時分外廉價丑陋,這件卻很有質(zhì)感。
個人很喜歡家光宣布女將軍身份時的濃紫一套,高貴且典雅。
然后壁畫屏風(fēng)畫的制作,這點筆者我曾重點分析過,感興趣的可以點進NHK版《大奧》的劇評觀賞。總結(jié)起來就是極度考究且精良,什么場景該配置什么樣的畫,NHK有多年的時代劇大河劇拍攝經(jīng)驗,掌握了大量的繪畫資料,對此信手拈來。
最后說到劇情。短短十集的電視劇卻描繪了三位將軍的故事,想想也得刪除很多。沒錯,NHK版在人物塑造和劇情推進上只有乍看和老版改編相似,實際上卻改動刪減了很多。然而這些無傷大雅的刪改若能更好凸顯原作的魅力和時代意識的變化,把關(guān)注點放在女性而非男人身上,那么筆者認為并沒有什么不好的,有舍有得。
更重要的是在講述完綱吉的故事后,第八集開始又再度回到吉宗篇,這是真正沒有被改編過的部分,女性國君與女性大臣的情誼、母親與女兒、柏拉圖式戀愛……吉宗在執(zhí)政的過程中穿插進這樣那樣的人際關(guān)系,真正做到了去描述“性別調(diào)轉(zhuǎn)后才會凸顯的問題、生之艱辛、人性糾葛以及面對生活的姿態(tài)。”
尤其是吉宗在隨機臨幸一個下人后懷孕,整個大奧卻不知道孩子的爹是誰。吉宗認為反正孩子都是我的,爹是誰無所謂。然而“大奧”這么一個男人為自己創(chuàng)建的后宮,甚至說社會制度也是男人為自己創(chuàng)建的,女人被嵌套進去,縱然是吉宗這樣強悍的女國君也奈何不得,只能努力回想腹中孩子的父親,給他相應(yīng)的身份地位。
這一段原作中也有體現(xiàn),放在2023年看十分詼諧諷刺。
不過拋開吉宗篇較為豐滿的改編外,家光篇和綱吉篇依然難以擺脫原作的那股男性視角的味道,這已成了一種基調(diào),若非傷筋動骨、大刀闊斧地修改人設(shè),就只能保持男人拯救女人的套路——誠然NHK盡力弱化男人的存在感,盡力表現(xiàn)出女性的成長和苦難了。
而到底還是進步了的方面,比如這段。
NHK《大奧》這段改得把原作立意拉高50%不止,當(dāng)然副作用就是更突出了萬里小路有功這個角色的詼諧滑稽。在有功激情表演眾生皆苦前,編劇森下佳子給家光加了一段臺詞:
“為了當(dāng)這個將軍,我娘被他們殺了,我莫名其妙就被絞去了頭發(fā),名字也被舍棄。連女人都不許我當(dāng)了,卻還要我留著肚子代孕,甚至還讓不把我當(dāng)回事的男人們侵犯我,要我懷胎生子!為了德川家為了太平之世,我為這世間已經(jīng)犧牲了我的全部!”
有功卻無動于衷:“那也不能抵賴逃避,受苦受難的不是只有你,誰人不是背負著無法改變的命運活下去的。”
原作和網(wǎng)飛版在萬里小路有功一頓輸出后,家光總會露出少女漫女主特有的在震撼中春暖花開式的表情,很難理解吉永史這么畫是想表達什么。
NHK改編的視角是真的讓人覺得男的在女性困境的問題上沒有一個好東西,既蠢又壞,狡猾又卑鄙,他們很會討論星辰大海和理想,你說你受了多少苦,那是你格局太小,你苦,還有你比你更苦,誰不苦呢?不僅是萬里小路有功,五代綱吉篇的右衛(wèi)門佐同樣如此。
在上一篇“跨越十七年的女性主義”中,筆者我曾經(jīng)闡述過我想看的是女阿萬和女家光的故事,即便不與性緣掛鉤,兩名受德川家迫害的女性之間的共情和尊重友愛,筆者認為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有意義的。
原作最后,幕府行將終結(jié),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與正室和宮同樣是兩名女性,吉永史能在最后以兩名女性超越友情與愛情的深刻感情收尾,這是吉永史本人意識轉(zhuǎn)變的結(jié)果,也給予了筆者我在解讀時一種新的可能性。
網(wǎng)飛這版的動畫就不多說了,筆者給原作五顆星,給這次動畫版改編只有兩顆星。作畫極度不穩(wěn)定,聲優(yōu)隨便拉了幾個名氣大的,服裝道具布景一個比一個拉垮,原封不動地把20年前的劇情搬上熒幕,即便往下看亦能發(fā)現(xiàn)它的重點不是女尊和美男,但原作前期的“男人們的大奧物語”毫無刪改地保留下來,被罵也很活該。
最后無獎競猜,猜猜看NHK版的三張海報和從前的改編版在構(gòu)圖上的不同!
這篇影評有劇透Copyright ? 2020-2025 meichuncoffee.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