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是一部情節(jié)扣人心弦的電影。故事圍繞著主人公蘇珊娜展開,她是一個過著舒適生活的中年女性。她的丈夫是一位有名氣的牙醫(yī),同時也在政治領(lǐng)域嶄露頭角。她有兩個乖巧可愛的孩子,年紀剛剛進入青春期,需要她的照顧。與此同時,蘇珊娜也在努力重返職場,成為一名理療師。然而,當(dāng)伊萬出現(xiàn)在蘇珊娜的生活中時,一切都發(fā)生了改變。伊萬是一名來自西班牙的建筑工人,他在幫助蘇珊娜家擴建工作室的過程中與她結(jié)識。很快,蘇珊娜對伊萬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吸引力,她的內(nèi)心涌起了一股強烈的欲望。為了能夠更多地接近伊萬,蘇珊娜以探傷為借口跟隨他去了西班牙。在西班牙,兩人的激情迅速燃起,他們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秘密地相會。然而,蘇珊娜決定拋棄她的丈夫,與伊萬私奔。她完全不顧丈夫的憤怒,他動用一切政治關(guān)系,試圖切斷她的經(jīng)濟來源。《離開》通過展現(xiàn)蘇珊娜的情感糾葛和沖突,揭示了人性的復(fù)雜性和對愛情的渴望。這部電影引人入勝,讓觀眾深入思考生活中的選擇和后果。同時,它也揭示了人們在追求自己內(nèi)心渴望時可能面臨的困境和挑戰(zhàn)。《離開》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值得觀眾們一睹為快。
雖然女主角是Kristin Scott Thomas,但是……這真的是部純法語對白的電影。
最后在進入電影之前,最好先做一個簡單的問答測驗,根據(jù)測驗結(jié)果調(diào)試一下自己的心態(tài)與角度,否則有些人可能會一整場處于一種激憤中。這個問題有點久了,可能有點年紀的人才知道出處,那就是 “如果你是Francesca,在最后一次看到Robert的時候,你會跳下車走嗎?”(給小朋友的tip:去google一部叫《廊橋遺夢》的電影)。
人生的考卷當(dāng)中最難做的是選擇題,填空或者問答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錯了認命。只有選擇題,即使不確定,仍然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可以蒙對的,其中機率最高的是B和C,可是你的直覺是A,結(jié)果選對了還好,如果錯了,那無論按平凡的機率來選,還是按自己的感覺來選都是有理由后悔的——前者后悔自己不夠忠于自己,后者后悔自己太過任性。
少女時代我猶豫了很久之后回答說“大概不會吧”,等到坐二望三的年紀我就說頭也不抬地回答“會”。因為還小的時候,總以為一生中有得是動心的機會,為了這樣一次“偶然”就失去已經(jīng)到手的一切,前半生的積累,還要去承受將來必然會有的愧疚和未必能有的幸福,太不值得。可是活越久,就越發(fā)明白,那種“像被雷劈中”的感覺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基本上跟中l(wèi)otto的機率也差不多,所以如果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機會,就千萬不要再讓自己后悔。
所以為什么中年人出軌的反而比年輕人更多,就是這個道理。人人都會說“要有愛,才能婚”,但事實上并沒有多少的人是因為感覺對了才結(jié)婚的,只是條件差不多了,年紀也到了,有一種“人生已經(jīng)走到這個階段了”的感覺,必須要把“正常日程上的事情”都處理一下,那個時候不會想到自己以后還有四五十年的人生,不會想到對方會變自己會變,不會想到所有的物質(zhì)條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快樂,而當(dāng)我們不需要再和別人比較,無法再從他人的艷羨中得到滿足感,孩子都獨立離家了,只有一個人面對白日無所事事,晚上沒有高潮的生活時,還能拿什么來安慰自己?為了別人的眼光和企待,有時候是撐不到白頭偕老的,當(dāng)擁有一切的時候,一切也都失去滋味了,只有“愛情”這件傳說中的東西,是無法把握,無法求取,又必然能讓人快樂的。
很多人想看我拍拖的樣子(各位什么惡趣味),于是努力想從第一個讓我有“被劈了”的感覺的男生身上找到線索,可惜問題就是那家伙一點也沒有什么可供參考的地方,既不聰明也不高大,我這外貌俱樂部的天生會員,被劈中的時候甚至都沒有看人家的正臉,所以我對別人的愛情向來非常有同理心,所以在我心目中屬于超一流的女人(Kristin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多么漂亮,但她的表情就是很動人),通過一次很浪漫的邂逅嫁給了一個英俊的醫(yī)生,十幾年后有養(yǎng)育了一對兒女,住在舒適的大宅里,夫妻感情和睦,而男主角只是一個其貌不揚,身材微胖(在我定義里算“腫”了),天生穿著毛衣毛褲(雖然我也覺得男人有胸毛很性感,但人跟 “猩猩”還是應(yīng)該有點差別的)的裝修工人,兩人之間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浪漫奇情的橋段,她就這么死心塌地的愛上了,這種情節(jié)我并不覺得難以接受。
如果還有愛,就要學(xué)會放手,如果已經(jīng)沒有愛了,就更應(yīng)該放對方自由(我甚至還跟D說,放手還是可以繼續(xù)愛著對方啊,被說是“浪子”——喂,好歹也是“浪女” 吧)——想起來是很便利的事情。但人類的婚姻制度就是為了防止這種“不穩(wěn)定因素”發(fā)揮而制定的,所以妻子已經(jīng)說“我愛上別人了,我要和你離婚”,男人卻只是不許。這時候女人花費十五年,辭去工作,離開故鄉(xiāng),專心照顧孩子,經(jīng)營家庭,讓丈夫可以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的“工作”(家庭主婦也是一種工作)就完全變成她的劣勢,束縛她自由的枷鎖。
夫妻爭執(zhí)這一段的臺詞寫得非常有趣,女人最在意的是“我愛上別人了”,男人針對這一句所做出的第一反應(yīng)卻是 “你跟他睡過了沒?”“在哪里睡的?”“睡過了幾次”,之后女人最常掛在嘴上的也是“我不知道還能怎么辦!我就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而男人卻一直重復(fù) “你是我太太!”言下之意女人所在意的始終是感情變了,而男人所在乎的只有“所有權(quán)”的喪失而已(所以把男人和狗來相比是有道理的,就是自己尿過的地方不許別的狗來尿這么解)。我知道有很多人——而且其中非常多是女生——能夠?qū)Α八心腥硕紩傅腻e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對能“原諒”妻子“出軌”的丈夫大嘉贊許。感覺丈夫?qū)τ谄拮觼碚f就是存生活費的銀行,而妻子對于丈夫來說是專用的傭人加妓女。我很害怕在這種全不平等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家庭關(guān)系”。很多年前,有熱心的朋友非常關(guān)心我的個人問題(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放棄我這個大齡女青年了),用類似拷問一樣的嚴肅態(tài)度問說“你到底喜歡哪種類型的男生?”某笑: “女生我也可以啊。”友人立刻翻臉:“少嬉皮笑臉的,想孤獨終老么你!快說!”雖然我是不怕孤獨終老,但不愿傷害老友的熱情,就很認真的回答“沒有啊,但只不要比我太有錢!”,友人咬了一會兒嘴唇才說“幸虧認識很久了,不然一定會覺得你很虛偽”。
因為世間都是這樣建立起來的穩(wěn)定而幸福的關(guān)系,所以我這種奇特的思維方式,即使是真心的也有可能被先入為主的視為“虛偽”——“人言可畏”就是這么一回事,大家都習(xí)慣了以己度人,就不允許另一種自己不能理解的聲音漸次大起來。
而本片的男女主角無疑是“強入”到一個“正常”的社會當(dāng)中,大概緣是故所以特意要用把背景安排在法國,而主角卻都是外國人,說著非母語的語言,在不屬于自己的土地上,取得”靈魂的共鳴“(眾:你動畫片看太多了),這兩個”外來者“撕破了一切浪漫愛情喜劇里的美麗構(gòu)想,觀眾還沒有回過味來的時候,猩猩和美女已經(jīng)以各種姿勢糾纏在一起了——電影用了大量的鏡頭來描繪男女主角做愛時的激情,以此來表現(xiàn)他們的契合度和激燃的熱情。女主角丈夫為她所布下的種種刁難其實是這個“溫情脈脈”的社會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關(guān)系”所做的刁難——用制度、用關(guān)系、用金錢、用人情,等等等等,那些“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分手,那些“女大男小”而被攻擊的,那些“老夫少妻”的嘲弄,其實當(dāng)事人之間有沒有愛旁人怎么會知道?他們的結(jié)合又關(guān)旁人底事?可是閑人不先去坐下來想想自己是否是為了“純愛”結(jié)婚的,就是要說分明不相干的人的閑話,硬要這些人放棄他們“奇怪”的戀愛,回到“正常人”的軌道來。直要把女主角逼到無路可走。
分明只是一件那么平常的事,卻非要弄出一個讓所有人都不快樂的結(jié)局——在我看來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可能正是因為思維如此的簡單,所以才恐懼婚姻中可能會發(fā)生的這些事。就好像我對于“xx年的夫妻,所以一年才做個十幾次”的言論會想也不想回應(yīng)說“那為什么不離婚”,因而被人斜視“哪里這么方便”。而我只喜歡方便的事。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