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英烈傳》是一部歷史戰(zhàn)爭電影,背景設(shè)定在德克薩斯的軍事堡壘阿拉莫。故事中,駐守在阿拉莫的平民面臨著數(shù)千名專業(yè)士兵的攻擊,但威廉少尉、詹姆斯和大衛(wèi)等勇士們挺身而出,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他們的勇敢行為為守軍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最終成功擊退了墨西哥軍隊。影片展現(xiàn)了勇士們的英勇和犧牲精神,也展示了人性的光輝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演員們的出色表演和真實的歷史事件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一部值得一看的歷史戰(zhàn)爭電影,同時也是一部關(guān)于人性和英雄主義的感人故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單位聚餐,在同事家的餐桌上,大家興致勃勃地聊著各自假日計劃。我說我們要去圣安東尼奧、科珀斯·克里斯蒂和奧斯汀。事實上我主要想去看科珀斯·克里斯蒂的大海,從我所在的城市到科珀斯·克里斯蒂,單程都要六個半小時,去圣安東尼奧和奧斯汀,不過是順路停歇。聽說我們?nèi)ナグ矕|尼奧后,一同事說,好啊,可以去阿拉莫參觀一下。“什么阿拉莫?”我問道。這時候一桌子的人嘴里嚼著肉的、豆子的、面包的,全停了下來,滿臉驚愕 —— 無知有時候和知識淵博一樣讓人震撼。
一秒鐘后,幾個人試圖跟我言簡意賅地解釋“阿拉莫”是怎么回事。一同事讓我回家問孩子,因為他們的歷史課上要學。一同事戴著剛到手的谷歌眼鏡,趕緊搜索出相關(guān)照片來。在這七言八語當中,我這才明白了驚愕的源頭。到了德克薩斯不知道阿拉莫,就好比到了山西不知道平型關(guān)一樣。
為確保給我徹底掃盲,一個同事圣誕節(jié)給我送了一本介紹阿拉莫的書。后來估計這樣不妥,畢竟如今看書的人少,難保這家伙拿回去就束之高閣,他又推薦我看2004年拍攝的電影The Alamo. 看了書,看了電影,又實地參觀了一下,不如再介紹一下,好讓大家以后遇到美國人,說起德克薩斯,也多一個常識。我這么做,是以我的無知,獲取大家的淵博。不用謝。
1830年代的阿拉莫,以及整個德克薩斯,頗為蠻荒。當時的德州屬于墨西哥。在那種拓荒的年代,土地不像今日這樣寶貝。19世紀初,為了吸引人們搬到德州來,墨西哥政府許諾給每個來的個人或家庭4428英畝的土地,該面積約等于18平方公里,等于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相當于今日一個小鎮(zhèn)的面積,另外新來的人享受十年免稅。有意思的是,在19世紀,從外地趕到德州,加入墨西哥國籍,是很正當也很光彩的事。
“記住阿拉莫” - 南橋 - 南橋的博客
但是墨西哥內(nèi)部“聯(lián)邦派”(federalist)和“中央派”(centralist)有斗爭,前者允許屬下各地有更多自治,后者強調(diào)中央集權(quán)。屬于中央派的桑塔·安納(Antonio López de Santa Anna)總統(tǒng)上臺之后,廢除了1824年憲法,開始奔向獨裁,也開始對北邊的德克薩斯進行更多約束,比如開始征稅。習慣了不納稅的德州人對這些新政不怎么買帳。桑塔·安納非常不爽,覺得墨西哥政府敞開懷抱接納的德州人忘恩負義。而德州人也不爽,感覺過去的自由(包括蓄奴的自由)被墨西哥政府蠶食。起初,德州人的態(tài)度還是有所分化的。德克薩斯獨立先驅(qū)之一斯蒂芬·奧斯汀來屬溫和派,但墨西哥政府不分青紅皂白將其野蠻投入大牢,使得他這樣的溫和派放棄了幻想,成了鐵桿獨立派。獨立派開始和墨西哥發(fā)生零星戰(zhàn)斗,最終桑塔·安納決定親自征討,一次而永久地解決這些“海盜”般的叛變行為。這就是阿拉莫之戰(zhàn)的背景。阿拉莫原為西班牙人沒有修建完的教會,城墻很厚。稍加鞏固后,這里成了防御工事。
阿拉莫戰(zhàn)役發(fā)生于1836年2月23日,這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最決定勝利的一場敗戰(zhàn)。戰(zhàn)役的一方是“御駕親征”的"西方拿破侖”桑塔·安納,帶來的是士氣旺盛的墨西哥正規(guī)軍。另一方是被包圍的一百多德克薩斯人,包括“正規(guī)軍” 和民兵,正規(guī)軍和民兵之間還有所沖突。 很多參戰(zhàn)的德克薩斯人是沖著土地來的投機客, 其中有工匠、農(nóng)民、醫(yī)生、律師等。這中間有傳奇刀客詹姆斯·布依(James Bowie)。還有一位戴維·克勞克特(Davy Crockett),被稱作“西部邊疆之王”。他原為田納西參議員,1835年敗選后,他向選民發(fā)表敗選演說時說:“既然你們不選我,那你們?nèi)枷碌鬲z去好了,我去德克薩斯。”
克勞克特這樣的人物很耐人尋味。這種人不是那種能安分守己過日子的類型。 這也是一種人格類型。俄克拉荷馬的夕馬龍(Cimmaron)也是這樣的人物:到一個新的地方,建起一個小鎮(zhèn),但是無法“安定” ,他寧死也要去尋找新的邊疆。這些人樂于革命,擅長創(chuàng)業(yè),他們沒有耐心去建設(shè)和管理,要他們?nèi)ナ爻傻扔谝麄兝厦<幢氵M入了一個體制,他們也對對立面的姿態(tài)更舒服。克勞克特就是這樣,即便在當國會議員的時候,他也更喜歡和安德魯·杰克遜總統(tǒng)唱反調(diào)。
這幫傳奇人物和烏合之眾在城內(nèi),指望能得到些救援。守城的將領(lǐng)威廉特拉維斯(William Travis)寫信四處求援,結(jié)果卻只有附近岡薩雷斯鎮(zhèn)來了36個人,使得守城士兵接近兩百。桑塔·安納在城外按兵不動,偶爾夜間打上幾炮,讓對方睡不上好覺。桑塔·安納視自己的士兵命如小雞,這么等待,并非憐惜屬下士兵的生命,讓對方彈盡糧絕時輕松獲勝。他要像一只貓,在吃掉老鼠之前玩夠它們。他希望打垮對方的意志,讓對方死也不得好死。他甚至放開一條通道,想把 “叛軍頭子”山姆·休斯頓(Sam Houston)誘惑過來一網(wǎng)打盡,以便讓其他妄圖獨立的人知道破壞墨西哥領(lǐng)土完整的人是什么下場。而休斯頓有些戰(zhàn)略眼光,不在乎一城一池,而著眼整個德克薩斯的獨立,所以此刻沒來,桑塔·安納只得進攻,很快拿下了阿拉莫。阿拉莫城內(nèi)外尸橫遍野,其狀慘不忍睹。這不是什么以少勝多的軍事佳話,而是寡不敵眾的慘敗。關(guān)于戰(zhàn)役,我問學過德克薩斯歷史的孩子們,他們聯(lián)想到的詞語是“屠殺”。
但是德克薩斯的獨立,也有不少偶然因素。墨西哥軍隊去北邊征討而無接應(yīng),是一戰(zhàn)略失誤。電影The Alamo中文名叫《邊城英烈傳》。這個譯法很不妥當,阿拉莫并非“邊城”,而是在德克薩斯的腹地,要是正好在墨西哥邊界上,墨西哥軍隊來往接應(yīng)方便,歷史又當改寫了。德州面積實在是大,略大于法國,是德國面積將近兩倍,是英國面積將近三倍。對遠地鞭長莫及的遠征,不管是諸葛亮的北伐,還是拿破侖的俄羅斯遠征,都極其冒險。速勝可以,但是大家拖不起,尤其是天氣惡劣的一二月份。一拖下去,要天時沒天時,要地利沒地利,要人和沒人和,形勢便會逆轉(zhuǎn)。好了,我不再發(fā)揮了,我畢竟不是白頭山天降名將。
輕松拿下阿拉莫之后,桑塔·安納繼續(xù)遠征,試圖把休斯頓的軍隊徹底終結(jié)。但休斯頓一路撤退,誘敵深入,選準時機后,高喊著“記住阿拉莫”的口號,打敗了桑塔·安納的軍隊。阿拉莫的屠殺激起了德克薩斯人的憤怒,按兵不動的休斯頓也對沒有提供支援倍覺內(nèi)疚,此時兵是哀兵,將是哀將,借著這種屈辱、憤怒的巨大能量,德克薩斯從慘敗到狂勝。圣哈辛托(San Jacinto)戰(zhàn)役只花了18分鐘,“西方拿破侖”桑塔·安納在這里遇到了他的滑鐵盧,戰(zhàn)敗不算,人還被活捉。為了活命,桑塔·安納允許德克薩斯脫離墨西哥獨立,成為獨立國家。如果不是桑塔·安納一意孤行去親自討伐被活捉,讓休斯頓撿了個大便宜,結(jié)果尚未可知,沒準今天德克薩斯還是墨西哥的。當時墨西哥境內(nèi)鬧獨立的地方不少,唯獨德克薩斯成功了。
“記住阿拉莫” - 南橋 - 南橋的博客
但話說回來,德克薩斯人當時有75%來自北邊的美國,美國政府也對德克薩斯的獨立給予支持。如果不是墨西哥割地,往后拖德克薩斯可能還會被美國拿下。桑塔·安納雖是獨裁者,還是有一些遠見的,他想借著圍剿,終結(jié)國土分裂的趨勢,以免未來墨西哥子子孫孫,只能領(lǐng)受美國人的嗟來之食。今日,從休斯頓到達拉斯,常看到墨西哥移民,站在街頭,等著美國人來領(lǐng)他們回去,做一些廉價的工作,裝修,割草,修屋頂,可不就是桑塔·安納擔憂的狀況!
“記住阿拉莫”這種復(fù)仇口號,在美國和墨西哥兩地的意義大不相同。在阿拉莫,參觀的墨西哥人和美國人幾乎對半。不知墨西哥參觀者是什么感覺?有的墨西哥人可能就是1200多萬偷入美國國境的非法移民。我一直不大理解為什么美國對這個群體手軟,而對通過工作等手段移民過來的中國人左卡右卡,估計其間也有些歷史原因,因為諾大一個德克薩斯,早些年本來就是墨西哥的。
阿拉莫戰(zhàn)役被視作德克薩斯人爭取獨立和自由的象征,是“不自由毋寧死”的一個寫照,它也被視作一種核心的美國精神。德克薩斯獨立十年后,加入美國聯(lián)邦。直到今天,德克薩斯人還帶著“阿拉莫”精神看待美國聯(lián)邦政府。
可是這種“美國精神”有時候開始和美國利益發(fā)生了沖突。奧巴馬上臺之后,從醫(yī)保、控槍等方面,試圖多方面管束美國人。不少德克薩斯人揚言,如果聯(lián)邦政府太限制德克薩斯自由,德克薩斯人就可以像當年脫離墨西哥一樣脫離美國。當年既然能脫離墨西哥,今日如何不能脫離美國?只不過而今的軍事力量對比,已非 1836可比。而今美國打仗,無人機都用,士兵的靴子都可以一次不踏上敵國領(lǐng)土。要是德克薩斯再獨立,奧巴馬也不用“御駕親征”來南征了。但是德克薩斯這種特立獨行的姿態(tài)卻在繼續(xù)。沿途一路開車過來,看到高速公路上的標志都寫著:別跟德克薩斯亂來,如果違規(guī),你會被罰款多少多少(Don’t mess with Texas. You will be fined …if…)。德克薩斯據(jù)說也因為這種自以為是的姿態(tài),成為美國人最討厭的州之一。德克薩斯信奉個人自由和市場作用,反感政府干預(yù)過多,它是共和黨治理精神體現(xiàn)得比較純粹的地方。德克薩斯也是美國發(fā)展最快、前來移民最多的州。2013年《時代周刊》曾有一篇封面文章,稱未來的美國或許就是而今德克薩斯的樣式。我們輾轉(zhuǎn)十來年,終于到了美國的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