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廖曠的音樂和飄渺的女聲吟唱將人帶入美麗的南亞次大陸。印象中的南亞次大陸,也就是印度,似乎和美麗無緣。想到它,眼前總是出現(xiàn)紅土滿天,地貌貧瘠的景觀,那里的人們皮膚和眼神同樣干渴。可是眼前這片雄偉的山脈,茂密的雨林,清麗得直讓人聯(lián)想到南美那一望無際的熱帶風光。伴隨那充滿印度風情、空靈而又柔腸百轉(zhuǎn)的音樂,如同眼波蕩漾的清秀少女,勾起人對自然的眷戀,和對眼前這片土地的無限愛意。
《暴雨將至》,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曹禺的《雷雨》,故事情節(jié)細想起來和《雷雨》還確實有些類似。“山雨欲來風滿樓”,《暴雨將至》從題目來講就極易讓人產(chǎn)生某種程度的緊張感。不過一個多小時的片長,要講述兒女情長,要講述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矛盾,要講述人和人之間的情感與對峙,又要講述個人內(nèi)心糾結(jié)的復雜沖突,這哪里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倒更象是“黑云壓城城欲催”了。只是這種種的矛盾并未被安排得象《雷雨》那樣,一個接著一個,砸得人透不氣來。與題目帶給人的緊張感相反,每個矛盾與沖突竟都是被緩緩地娓娓地道來,仿佛是安于這一場宿命,仿佛是在記憶中安然追尋那被擁有過的曾經(jīng),帶著一絲絲悵然,帶著一絲絲留戀。
很可以把這部影片看作英國殖民者拍給自己的挽歌,只是這挽歌之中少了顧影自憐,少了對自己的粉飾,回首去看從前的自己,剩下更多的是冷靜的思索。影片是美英印合拍,所以這部通過個體來表現(xiàn)英國對印度晚期殖民經(jīng)歷的影片看起來很象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冷靜對視,就如同影片從頭到尾采用的冷淡色調(diào)那樣,共同擁有那段歷史的雙方把應有的情愫放到一旁,共同超越那段歷史,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待對方。在這樣冷靜的審視之中,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發(fā)現(xiàn)命運和歷史那不可阻止的力量。正象片中薩加妮對亨利說的那樣:我們攥著拳頭出生,所以形成了掌心中命運的伏線。然后我們張開手掌,拼命想把命運抓在手中,卻意識不到命運是早已注定了的。直到我們死去,再次松開手掌,那伏線也隨之消失。
影片表達了經(jīng)過二三百年的殖民史,英國和印度形成的那種愛恨交織,難舍難分的情愫。英國對印度,就如同片中的亨利對薩加妮,一面是純粹的征服占有,一面是吸引和眷戀。這種感情就如同對著一個情人,愛也是愛的,可是那愛終是有限,愛到哪兒算哪兒,不能給她名和份,誰也無法指望天長地久。所以亨利在激情燃燒的時候可以將“我愛你”說得情真意切,同樣也可以在觸犯到他和他家人生命安危的時候?qū)ⅰ拔也粣勰恪闭f得毫無保留。哪一句話都不是謊話,因為他不可能愛情人勝過愛自己。
薩加妮的經(jīng)歷讓TK認清了自己的處境。亨利對TK來說亦主亦友,作為經(jīng)受過一些英式教育的青年印度人,TK執(zhí)著地希望通過亨利修筑的山間公路來改變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有點象中國人哈)。為了這個夢想,為了亨利的信任和友情,他逐漸遠離了鄉(xiāng)村的親友,拒絕了老師要他加入反對英國殖民統(tǒng)治活動的勸導,甚至出于盲從,幫助亨利掩蓋薩加妮死亡的真相。可是,他漸漸發(fā)現(xiàn),亨利要維護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其它的并不是他要關(guān)心的對象。亨利對他來說,對他的村莊來說都只是一個過客,亨利對這片土地永遠不能傾注與他同等的愛。這里對亨利就如同薩加妮對亨利那樣,只是利益和需要。亨利承擔不了改變歷史的責任,而是和他一樣要接受歷史擺布的普通人。當歷史不可逆轉(zhuǎn)地要向前行進時,注定要拋卻什么,裹挾住什么。因此,TK丟掉了指向亨利的手槍,在由惆悵逐漸變得激烈強大的音樂聲中走入反對殖民統(tǒng)治的游行隊伍。
影片中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是1937年,正是印度獨立前十年,二戰(zhàn)爆發(fā)前夕,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也正在走向末路,這些都濃縮地反映在主人公亨利身上。亨利在本國并不成功,岳父瞧不起他,他不能給出身優(yōu)越的妻子和兒子以岳父認可的生活條件,因此只能借在印度的投資以期望發(fā)達顯赫,使岳父另眼相看。可以說印度是他拯救自己的唯一稻草,除此之外,他毫不關(guān)心周圍發(fā)生的一切,對一時放縱引發(fā)的層層危機可以說是毫無預見,沒有一絲準備,到最后完全失掉了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從一開始的雄心勃勃,力圖抓住命運的轉(zhuǎn)機,到最后在雨中松開手掌,意識到無可奈何的命運。亨利的經(jīng)歷正是英國落寞殖民統(tǒng)治的投射。薩加妮和TK也有著鮮明的符號指向意義,薩加妮代表著古國印度,它吸引殖民者的是美色、溫柔和順從,她在生活的絕望之中依賴著亨利的愛,就象是古國印度想以弱小依賴著英國的強大,她曾經(jīng)擁有過,可是這種單方面的依賴卻是脆弱的,當她失掉這份愛,遭受到欺騙之后,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走向生命的終結(jié);TK代表的則是新生的印度,他希望通過學習對方先進的東西來改變自己,改變命運。TK曾經(jīng)以為亨利是可以使他達到夢想的人,而亨利表面上看來也確是如此,他對待TK是友好的,信賴的,近似于平等的,使TK對他產(chǎn)生過幻象和依賴,可是事實卻最終撕去了亨利的偽裝,使TK看清了真實的亨利,他發(fā)現(xiàn)亨利不過和他一樣是有弱點的甚至是有些卑鄙的普通人。而TK在不斷的學習之中也正在一點點變得獨立和強大,這使他最終要拋棄亨利,走他應該走的道路。
影片在惆悵空靈的音樂聲中一遍遍傾訴著愛和無奈,或許這是英國對它曾經(jīng)的殖民地印度想要表達的情感。現(xiàn)如今,它已經(jīng)不想要追思曾經(jīng)的輝煌,卻仿佛要在憂郁冷靜的相思之中訴說對情人的歉意和愛戀。影片最后,在漸漸變得激越的音樂聲中,它象是也得到了釋懷:不管愿不愿意,愛你,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