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是一部電影,講述了在黑暗的年代里,主人公林道靜經(jīng)歷了悲慘的人生,但在關鍵時刻被北大學生余永澤所救,為她的人生帶來了曙光和轉機。林辭去工作來到北平,并與余相遇,兩人經(jīng)歷了一系列困難最終走到了一起。然而,隨著時局的變化和長時間的相處,兩人的思想分歧越來越大。林在一次集會上邂逅了共產(chǎn)黨人盧嘉川,從他那里得到了進步書籍,逐漸明白了生活的意義和奮斗的方向。從此,林踏上了一條充滿危險和考驗的革命之路。該片改編自楊沫的同名自傳體長篇小說。
楊沫著的小說《青春之歌》被改編為電影,在五六十年代的熒屏上,可謂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及其不錯的票房。影片講述的:一方面是以女主角林道靜的思想變化作為主線,講她是怎么由一名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逐步轉變?yōu)橐幻麩o產(chǎn)階級斗士的過程。另一方面則是以路過她生命中的三位男士為主線的感情歷程。之所以題目對他們用了“英雄”一詞,雖不乏浪漫也確實是有理可循、有據(jù)可考。
首先是,北戴河波濤洶涌的夜晚,余永澤——“傳奇故事中的勇士俠客一般”出現(xiàn)了。他奮起救下跳海尋死的林道靜,給了她活下去的溫暖。林道靜是被家庭包辦婚姻逼得逃出投奔她表哥的。沒想到她表哥已不知去向,卻被學校里的教員利用,起了歹意。生命無望的她,走投無路的她在此刻,遇到余永澤,真乃幸事。不管后面怎樣,起碼這第一位救了她的生命,稱得上“救美英雄”。
原著里有關于林道靜心理的一段描寫:“當他倆一同在海邊的沙灘上徘徊、談話著。林的心里漸漸充滿了一種青春的喜悅,一種絕處逢生的欣幸”。
林道靜是喜歡文學的。余永澤跟她談文學,使林道靜覺得余永澤真是多情的騎士,有才學的青年。當時林道靜是沒有什么人、什么地方可以依附的。余永澤的家里在當?shù)厍『糜袆萦胸敗6救耍貋硇⌒闹斏鳎幨路€(wěn)健,還善于辭令。他給這位第一次看上就愛上了的姑娘,無論心里上還是物質上都提供了絕對的保障。
到后來,林道靜離開北戴河來到北平。這算是她的第二次出走。為了不屈服于茍且偷安的學校政策,壓抑自己的愛國之情,她離開了。在這個時候,她已經(jīng)遇到了盧嘉川,感受到了他那與眾不同的感染魅力。也是盧嘉川使她從懵懂中明白了,不愿受壓迫的人兒,就算手無寸鐵,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宣傳愛國,喚起人心。
來到北平,找工作處處碰壁的林道靜,被余永澤給與的愛所感動,與他同居。因為看到過封建家庭所帶來的痛苦,母親的境遇是那么悲慘。所以在她心中,是否結婚并不重要,只要是真心就行了。同居后林道靜的生活,如果僅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待,是很美滿的了。起居不愁沒房子,吃飯不愁鹽米油柴,老公還特會心疼體貼自己,哄自己開心。攀上了胡老,老公前途也越來越光明。可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林道靜此人本身,是渴望自由,不甘平凡的生活,關心國事、有強烈愛國心的一人。隨著除夕夜晚,魏三大伯的闖入,點起了第一次導火索,使林道靜外出意外重逢了盧嘉川,慢慢慢慢的,在這些具體問題中,林道靜和余永澤之間的矛盾沖突越來越不可調和。
用小說里的話說,就是:“迷人的愛情幻成了絢麗的虹彩,隨著時間漸漸退去了它完美的顏色。林道靜和余永澤兩個年輕人都慢慢被現(xiàn)實的鞭子從幻覺中抽醒來了”。
林道靜覺得余永澤不像他以前所想的那么美好,他原來自私、平庸,只重瑣碎生活。騎士兼詩人的超人的風度在時間面前已全部消失。
那么,余永澤呢?他苦心經(jīng)營的溫暖的小窩,眼看女主人的心往外飛著,無法阻擋。他也只好選擇了讓步。二人的結局,實乃志不同道不合。民族危亡的關頭,只愛文學實在無法滿足女主角心中“英雄”的形象。
另外一位,同樣的北大學生、革命青年盧嘉川,在林道靜的心里縈繞了許多年。從初始的啟蒙到重逢的開導,林道靜對于革命,對于共產(chǎn)黨,對于所處的社會形勢等等一切理解,盧嘉川都可說功不可沒。他有爽朗的談吐,瀟灑不羈的風姿,誠懇、機敏、活潑、熱情,更重要的是,他愛國,他不是一個自私的保全一己者。他有作為,他站在學生運動的前端,領袖般的讓人敬仰。在再也不是那個初來乍到,已略有成熟的林道靜心里,這才是她真正的英雄。甚至為了革命,為了救祖國人民于受苦受難中,他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林道靜為了這位英雄是那么的義無反顧。雖然直到離開余永澤,得不到盧嘉川的消息,她才直面這份感情,肯定的說自己以前不懂愛。對盧嘉川這樣的人,她才是愛。
如果說盧嘉川對林道靜指出,參加革命是為了受壓迫的勞苦大眾,而不僅僅是為了逃避自己平凡的生活,去當一個了不起的英雄。那么,江華的出現(xiàn),才真正的、更實際的點醒林道靜,要接近農(nóng)民、了解農(nóng)村。革命工作不能脫離人民。因為林道靜之前的理解里,革命是知識分子的事,沒想到原來工人、農(nóng)民,更廣大的無產(chǎn)階級都擁有革命的力量。
江華,原來就是北大的李孟瑜。他是大學生同時也是工人。比起盧嘉川來,他更穩(wěn)重,更有城府。不過,他是那種很容易被淹沒在人群里的人,不會特別出彩,扎眼。但日久相處下來會發(fā)現(xiàn)他踏實、有魄力、堅毅果決,會有很強的依靠感。那個時候,只不過林道靜和李孟瑜沒有相識的機會。否則,她就會知道,當時領導學生運動,像盧嘉川這樣的人物并不特別、罕見。而江華此時出現(xiàn)在農(nóng)村教學的林道靜面前,也再合適不過。她需要更成熟的人兒來指引、相伴。林道靜和江華在一起是做了許多革命的具體工作的。發(fā)動、組織農(nóng)民搞麥收斗爭。被捕后不投降屈服入獄一年。出獄后繼而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繼續(xù)領導學生運動。李孟瑜對于林道靜,與其說英雄,倒不如直接叫歸宿。
做女人難,做有理想的女人更難。不同時期,在林道靜生命里出現(xiàn)的三個不同的英雄,也未嘗不標志著林道靜思想歷程的三次轉變:從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到向黨靠攏的申請共產(chǎn)黨的積極分子,再到成為一名當之無愧的共產(chǎn)黨,無產(chǎn)階級斗士。林道靜從家里出走那天,絕沒有想到自己只是依著自己的心來走,會走的這么遠。不做包辦婚姻的犧牲品,不做靠別人養(yǎng)著的嬌妻,不做單純的書蟲或女明星,不做投降叛敵的叛徒。其實,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樣柔弱的一位女子,會有這么堅強的心。
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