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愛》是根據(jù)日本女作家井上荒野的短篇小說《不能回來的貓》改編而來的電影。故事講述了一對夫妻在五年相伴后走向分手的邊緣,丈夫接受了妻子的外遇,并依然以深情對待她。他們在短暫的時刻里試圖重拾過去的回憶,但妻子開始對丈夫的體貼感到厭煩,情感開始動搖。一只小貓成為他們試圖挽留妻子的契機。電影探索了愛情的邊界和人性的復雜性。該片曾入圍柏林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首先得承認,我并不是所有文藝片的熱衷者,柏林蒼穹下看了兩回都很二地睡著了。也必須承認,若沒有二爺,這部片子或許不會給我如此深刻的感受。好吧,我就是外貌協(xié)會的,我就是覺得二爺很帥,林姑娘很迷人。
但是在片子放完后,聽著大家說無聊的時候,還是深深覺得,應該會有像我一樣,沉浸于這殘忍的一天的劇情,無法自拔的娃。哦?
影片開始在車上的背景鋪敘確實是需要耐心的。林姑娘的那句:我要走了。來得唐突且殘酷。于是這對小夫妻婚姻的裂痕就在這段車內的對話中漸漸展現(xiàn)出來,二爺明白男小三的存在,二爺明白身邊的女人已經(jīng)不屬于自己。即使她還清楚地了解著自己的口味,喜好,但這已經(jīng)不是能留下她的理由。
大雨。林姑娘的棄婚出走變得不那么順利,本來打包離開,直接再見,惡劣的天氣卻讓他們在結婚五年來最尷尬的氛圍面臨漫長的一天。這是一次很特殊的道別——二爺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說。
于是讓大家愈發(fā)覺得無聊的情節(jié)在這幢屋子里展開了……
故事好慢。屋頂有些漏水,他拿了一個盆在下頭接水,煮咖啡,安靜的等待時間的流逝。她在樓上收拾行李,很多回憶不知該怎么帶走,不知該不該帶走。盆里的水越積越多——過了很久——兩人仍然沒有實質性的對話。她下樓喝他煮的咖啡,談話中當他說:“一切都會好的”時候,她終于按捺不住,她責怪他這么些年總是這么不溫不火,即使到此時此刻,面對背叛自己的妻子,他還是如此沉默接受,她的自責,她的不滿,她對于那么些年來共同生活,彼此間付出的感情的不舍,以及對現(xiàn)在自己找到的愛情的向往,她喝著黑咖啡,醇香的苦味。二爺帥氣地把頭發(fā)往后一捋,柔軟的頭發(fā)接著慢慢滑至額頭,臉頰。“如果我不這么說,又能改變什么嗎?”
——古往今來,令人心疼的男子不過就是如此吧……
林姑娘在記者會上也說,在演戲時也想,如果能大喊大叫大哭大鬧發(fā)泄出來該多好,但是這正是對演員的考驗,當所有情緒都只能如此壓抑,只能通過表情以及極少的臺詞來表達的時候。
看到地下室他曾為她制作的工藝品,她仍然十分的喜歡,她惋惜他不能從事自己喜歡的手工行業(yè),雖然現(xiàn)在的工作令他有更高的收入。
——喜歡動手的孩子,是不是常常都不善言辭呢?
貓咪的出現(xiàn)為劇情添加了俏皮的元素。(抱貓咪的動作性感無比!)只是貓咪淘氣地把他手抓破了。當她小心翼翼為他擦拭被貓咪抓破的傷口,似乎能清晰感覺到這對曾經(jīng)的愛人之間尚存的相憐之心。只是我分明可以感受到他那時克制住感情,告訴自己這只是習慣性的關心時,無法排遣并必須止于胸口的疼痛。對于帥哥的母性從來都是大爆發(fā)級別的……
貓咪不見蹤影,躲在房子的某處。鄰居夫妻是貓咪的主人,一起來找貓咪,處于準離婚狀態(tài)的他們在甜蜜的鄰居夫妻面前,該怎樣掩飾尷尬,而這些掩飾,又是怎樣地加重了傷痛。更悲催的是,他接到了男小三的電話,與晚秋里帥到令人發(fā)指的“you smile, you die”完全不同,他繼續(xù)沉默地把電話遞給她。他勉強地用平靜的表情與鄰居聊天,他有沒有聽清楚她在他身后與小三通話的內容呢?他可不可以沒有聽到呢? Oh 可憐的孩子……
沒有等到貓咪出現(xiàn),鄰居夫婦暫時回去了。
他們開始做晚餐,Pasta,他炒蔬菜,煮面,她來完成接下來的任務,讓他幫忙切洋蔥。
——最最讓人揪心的切洋蔥情節(jié)!——
他從冰箱里拿出罐子,打開,取出洋蔥,開始仔細切起來(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種切,是一刀一刀的切——秘密花園路過)。一會兒,他開始掉眼淚——果然切洋蔥是技術活兒——長發(fā)遮住了他的眼睛(坐在第二排的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他試著把剩下的切完,但似乎沒法繼續(xù),她讓他先去洗洗臉。他把不需要的洋蔥重新裝進罐子里(好貼心)。站到鏡子前,他用水洗臉,就像喝酒后微醉時,試圖讓自己清醒地那樣洗臉。呼吸,再一次用手盛水,把臉埋在雙手里。可是,為什么眼淚還是止不住地從眼眶里滲出來,明明已經(jīng)小心地控制了一天的情愫,為什么此時此刻不能安靜地繼續(xù)躲在心里的角落。長發(fā)依然遮住了他的臉頰,他的表情仍然淡漠,但是作為旁觀者的我已經(jīng)心疼地難以自已。
(真想飛奔到后面去抱住他……)
貓咪聞到放在外面的魚罐頭,不知從哪兒跑了出來。她看著貓咪乖巧,安心地吃著魚,像他一樣緩緩地說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電影結束了,男女豬腳耀眼登場……尖叫……)
背景音樂的問題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也有提到,導演說,雨聲是這部電影的音樂。其實細想來,如果音樂可以帶動觀眾獲得導演所安排的情緒,那么沒有音樂或許也是一種技巧,令人赤果果地面臨這慘白的一天,這令所有人都無所適從,所有就事論事的討論都變得沒有意義,所有情緒都無處安放的,難熬的,漫長的雨天。雨不停,他們繼續(xù)困于這最后一天相處的時光,雨停,她將離開。怎樣都是殘忍。
眾多觀眾都無心看下去此番無止盡的惱人的告別——他們又何嘗想處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但是主人公不能棄場景而去,他們演繹著這些點點滴滴,他們無處逃避地面對著彼此,面對著自己。
絮絮叨叨那么久,抒發(fā)一下對這部被記者歸為cult film的電影的感受。
二爺和林姑娘都演的很好,紅毯也走得很好,我好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