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是一部以歷史和電影世紀之交為背景的電影。故事發(fā)生在古老的中國,這個時期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大清王朝岌岌可危,即使六君子們努力也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影片的主人公是王利發(fā),由是之飾演。他是北京城內裕泰茶館的年輕掌柜。他牢記著父親的教誨,以體面周全的方式招待來自四方的賓客。茶館內人來人往,各色各樣的人物都在這里穿梭:松二爺(黃宗洛飾)哀嘆時運不濟;常四爺(鄭榕飾)滿懷憂國憂民之情;秦仲義(藍天野飾)一心致力于實業(yè)救國;劉麻子(英若誠飾)賣人口謀取暴利;龐太監(jiān)(童超飾)打算迎娶妻子。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在小小的茶館里交織出了世間的滄桑與凄涼。《茶館》是根據老舍的同名原著改編而成的。該片在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獲得了特別獎,并獲得了文化部1982年優(yōu)秀影片獎的特別獎。
如同老舍先生原著的劇本一樣,這部電影是你錯過了,就會后悔終生的佳作。
原作茶館的劇本所獲得美譽不啻多提。茶館,就像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人常去的coffee house,不僅僅是一個供大家休閑品茶的店面,更是一個在網絡還沒有誕生,不同信息匯雜交融的講堂;政策的革新,國家的興亡,在散臺和雅座,貴客和閑人之間被品評論道。所以茶館里茶客口中那些古今多少事,往往可以從一個層面去映照著那個時代和那個社會。
如果只談電影,它的敘事結構,場景都很簡單:老裕泰茶館店內和店外的一條街道,構成了主要的空間。除了片頭的旁白,和數來寶的快嘴,都是通過人物與人物之間大段落的對白完成對故事的敘述——而臺詞十分忠于原著。
所以,這部電影最值得看的,是所有參演的演員。
對于一部經典作品來說,優(yōu)秀的演員是它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對于演員來說,角色帶入,神韻表達,臺詞功底則是他的生命。
扮演店主人王利發(fā)的于是之,秦二爺的藍天野,大小劉麻子的英若誠,常四爺鄭榕這些老演員,他們的演技只可謂“出神入化”,那濃濃的京味兒,就像盛夏時節(jié)老北京的大碗兒茶,醇香四溢而不可抗拒。
比如一個小細節(jié),在秦二爺看到一對逃難母女進入茶館乞討賣身的時候,藍天野添加了一個原著上所沒有提及的小動作——他下意識地將手伸進自己的內懷,這說明他第一個念頭是想施舍一些錢財給這對可憐的母女,但是馬上,他將伸進去的手收回,并冰冷地喝令租著自家大屋開茶館的王掌柜將二人轟出店外。
秦二爺是個什么樣的人物,按照原著的設定,他是清末那批最早動了資本主義精神的實業(yè)家,宛如《子夜》中著色描寫的大老板吳蓀莆,他們都是堅信開設工廠,發(fā)展工業(yè),才是真正救國家于危難的有意義的行為。
所以在重點描寫秦二爺勒令王掌柜漲店租,并發(fā)表一番開工廠救國救民的宏論后,這個由藍天野添加的小動作則更凸顯角色的真實。秦二爺并非是一個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吸血鬼資本家,他亦如憤世嫉俗,滿腔熱血的好漢常四爺,心中始終有顆悲天憫人的同情心。只是,對野心勃勃,打算傾全部家產來投資實業(yè),以便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來收容更大數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的時候,僅僅賞難民一些小錢,在他看來,是小善之舉,不切實際,只能是用這種施舍和憐憫換回自我的一種安慰,談不上對國家對民族的救贖。
而掌柜王利發(fā),則大概是對傳統(tǒng)的中國百姓的一種隱喻——處事圓滑;敬畏權貴;自私但常懷慈悲;善良但流于懦弱;遇不平忍氣吞聲,往往第一想法是拿錢買平安,爭取私了,在那個嚴重缺乏法律公正的年代也嚴重缺乏法律意識;而且,擅長拿來主義,時代大變,茶館小變——民國了,剪了辮子開大學生公寓;抗戰(zhàn)勝利,招女服務生賣香煙卷。
不管時代如何在變遷,他始終知道該怎樣去改良去適應,可是無論他怎么改變,在那樣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他所作的一些革新都沒有真正革去內心中那種難以根除的保守和逃避。
于是,在千千萬萬個王利發(fā)所構成的社會里,大家都在充滿妥協(xié)的改良中避世,我們的民族根基的那些患了千百年的封建病并沒有得到根治。因此,無論是像秦二爺實業(yè)救國,發(fā)展商業(yè)工業(yè),還是像常四爺那樣自強自立的小農小家意識,都在那無可奈何的“莫談國事”的店內告示的佐證下,成了一次次被強權魚肉的犧牲品。
大談主義,鼓吹革新,穿衣戴帽工程,面子工程,粉飾太平,咱大清國有的是金山銀山,永遠流不完——結果呢,逃避本質性問題,對不起,那些對咱們這些處處在乎人際關系,需要有老主顧照映,誰不好個面子的王掌柜面前,只能化作最后那三尺白綾,漫天的紙錢,和吞咽下去的那聲重重的嘆息。
說洋話信洋教的洋買辦,開工廠興工商的小實業(yè)家,固守祖制的老太監(jiān),自給自足的小國寡民,邪教妖孽,西山的紅軍...指望著“他們”來改良,來革命,來拯救,“他們”?誰?譚嗣同還是康有為?沒有“他們”,只有“我們”。愿天下國人能夠真正明白,真正實踐這個“大改祖制”的“主義”。
說點輕松的,本片內的許多老演員,后來都活躍在早期中國電視的銀幕上。比如劉麻子英若誠,唐鐵嘴張瞳,分別在我愛我家里扮演了隔壁的老胡和老鄭;扮演松二爺的黃宗洛,在我愛我家里飾演過114集優(yōu)化組合中那個拿橡皮繩上吊的老頭子;扮演秦二爺的藍天野,則是老版封神榜里面仙風道骨的姜子牙。
這些老戲骨們如今不是年過耄耋,就是駕鶴西去了,留下這么一部優(yōu)秀優(yōu)秀的電影,供后來人反思,回味。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