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是一部充滿動作、科幻和懸疑元素的電影。故事發(fā)生在一個邪惡勢力肆意蔓延的世界中,一群超群實力的正義之士挺身而出。他們戴著面具,穿著奇裝異服,與各種壞蛋展開激烈的戰(zhàn)斗。他們的英勇事跡很快通過媒體傳遍全國,美元鈔票、絲綢鬼魂、羅夏、城市隊長等超級英雄的名字廣為人知。他們參與各種重大事件,但也因各自的性格而面臨不同的命運。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政府頒布了一項法令,導致一部分不愿意成為權(quán)貴爪牙的英雄被迫退休,超級英雄集團由此分裂。1985年的某一天,效力于政府的超級英雄“喜劇演員”愛德華·布萊克被人殺害。逃亡中的“羅夏”的沃爾特·科瓦奇意識到有人正在針對曾經(jīng)的超級英雄展開致命襲擊,而這背后隱藏著更大的陰謀......《守望者》以其扣人心弦的劇情和精彩的動作場面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影片通過展現(xiàn)超級英雄們的冒險故事,探討了權(quán)力、正義和人性的復雜關(guān)系。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和精心設計的特效使得影片更加引人入勝。不僅如此,影片還通過對社會問題的深入探討,引發(fā)了觀眾對人類本性和社會秩序的思考。總的來說,《守望者》是一部充滿魅力和深度的電影。它不僅提供了精彩的娛樂體驗,還引發(fā)了觀眾對社會和人類的思考。無論是動作場面還是劇情發(fā)展,影片都展現(xiàn)了導演的才華和創(chuàng)造力。對于喜歡動作、科幻和懸疑題材的觀眾來說,《守望者》絕對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影。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這是我大一時候?qū)懙模垊毡卦徠渲幸恍┖跉v史】
你看的守望者還是2小時42分鐘的劇場版么?還是186分鐘的導演剪輯版?如果你看完劇場版覺得這一點都不是你想象中的超級英雄大片,還不如去看蜘蛛俠,那么你可以直接點擊頁面上方的叉叉,顯然,這部風格之作不是你的茶,你更不會對臺前幕后的故事感興趣;如果你看完劇場版覺得意猶未盡,那強烈建議你再看這部終極剪輯版——3小時25分——比導演剪輯版又多了17分鐘。
也就是說,扎克.斯內(nèi)德刪掉了40多分鐘的戲。下面,我將把刪掉的場景一一列舉,并且對之前寫過的守望者影評進行補充。
*被刪場景*:
1.羅夏在Comedian遇害的犯罪現(xiàn)場打傷警察后逃亡。夜梟一二代喝酒聊天時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了他,他被列為頭號通緝犯。Dan說出了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He'll quit when he is dead.
這段被刪在情理之中。后面的不少段落都提到羅夏是個孤軍奮戰(zhàn)的反社會者,never compromise——這句話也時常出現(xiàn)在他的日記里。既然后面有反復暗示,那么這一與主線沒太多關(guān)聯(lián)的場景完全可以刪除。
2.羅夏日記的部分片段——拜訪夜梟二代以后。
這毫無成果的夜晚,拜訪的第一個人,讓我有些失望。戰(zhàn)爭很快就要爆發(fā)了,上百萬的人將在疾病和痛苦中死去,為什么這一個人的死比這百萬人還重要?因為當中有壞人也有好人,而壞人必須被懲罰,即使面對世界末日……在這點上我也不會妥協(xié)。但有那么多人值得被報償……而時間卻那么少……
個人認為羅夏日記是全片最浪漫最詩意的段落,優(yōu)美而深刻的文字經(jīng)羅夏低沉的嗓音一吟誦,立刻讓犀利陰冷的畫面添了幾分柔和,盡管基調(diào)是黑暗哀傷的,但這不妨礙導演展示末世將至的浪漫情懷。
3.羅夏日記之后,被刪的主體部分——黑貨船(the black freighter)第一次出現(xiàn)(具體內(nèi)容后面講)。
4.黑貨船畫面結(jié)束——原來是個黑人少年在報亭旁看漫畫,這個少年就是在紐約核爆時鏡頭掃過的那個,當時和他抱在一起的是報亭老板。這兩人將在被刪場景中與黑貨船、羅夏多次出現(xiàn),并且?guī)硎澜绺窬肿兓淖钚孪ⅰ?br>5.沒帶面具的羅夏第一次出現(xiàn),在報亭邊上等著《新邊緣人報》(the New Frontiersman)——羅夏當然算得上“邊緣人”!注意他舉著的牌子——the End is NIGH(末日將近)。而在劇場版里,羅夏的初次現(xiàn)身貌似是在Comedian的葬禮。
6.羅夏去見曼哈頓博士,日記里只被刪了一句話——Even Adrian Veidt, possible homosexual——提到了奧茲曼迪亞斯的性取向。
為什么刪這個?是不是想讓觀眾在后面的場景暗示中自己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
7.絲鬼二代Laurie和Dan約會時被政府特工監(jiān)視——政府要保證曼哈頓博士的感情生活不出任何問題。
8.Comedian的葬禮上,當Adrian回憶他的時候,鏡頭順帶掃過了第一次相遇的曼哈頓和Laurie,兩人相視一笑,為后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由于這一段在曼哈頓自己的回憶中濃墨重彩的描繪過,為了避免重復,此場景必然被刪。
9.夜梟二代對Comedian的回憶。在劇場版里,我們只看到飛艇在喧鬧的人群上方停住,Comedian跳下來,面對罵聲毫不猶豫的開槍。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剪輯版里,我們知道了——由于守望者的存在,警員罷工,引起市民對蒙面義警的不滿(或者說恐懼)。笑匠和夜梟二代開始時一直在勸說民眾退散,然而憤怒的民眾大呼“你們不能代表法律,我們需要正常警察!不要有義警了!”,并開始投擲雜物。笑匠是在被擊中后才憤怒反擊的,并不像我們在劇場版里看到那樣。
是不是有點類似TDK的內(nèi)涵?當民眾不再需要英雄,這些曾經(jīng)保護他們的人會被無情地視作社會頭號威脅。
10.報亭場景,夜梟一代買報紙,黑貨船漫畫第二次出現(xiàn)。
11.曼哈頓博士消失后,黑貨船第三次出現(xiàn)。
12.特工詢問Laurie——你和曼哈頓吵架了么?言下之意——是不是你讓他傷心所以他拋棄地球了?
Laurie:None of your f**king business.
特工:當你拿政府的薪水卻沒干活的時候,就關(guān)我的事了。(曼哈頓和人類的唯一紐帶就是Laurie,政府當然不想看到博士在感情方面出岔子,自然而然把Laurie當成撫慰博士的……)
Laurie當即把特工的腦袋往桌上一磕——你說的話就相當于直接叫我妓女!
特工點支煙開始抽,讓Laurie想到了燃燒著的美國地圖——曼哈頓離開,末日不遠了。
……在下面的場景中,Laurie略施小技,擺脫了特工的跟蹤糾纏——也許與主線無關(guān),劇場版刪的一干二凈。
13.繼續(xù)報亭和黑貨船。我們見到了最后一幕中出現(xiàn)的吃番茄醬的工作人員西摩爾。
14.本次黑貨船結(jié)束后,將牽引出一群重要人物——街頭幫派,即一出場就被Dan和Laurie華麗麗海扁的那群……這次他們出現(xiàn)是在騷擾看漫畫的少年。之所以說這群小人物重要,完全因為他們……看15。
15.羅夏越獄。報亭邊上的小混混們對此尤為不爽,想到夜梟一代曾經(jīng)和羅夏合作,他們打算找夜梟出氣。于是……英勇一世的夜梟一代(此前在和絲鬼一代通電話,仿佛是最后的告別)居然死在了……一幫烏合之眾的手里!
此段配樂源自“憤怒的公牛”(馬丁斯科塞斯),“鄉(xiāng)村騎士”優(yōu)美的旋律中,夜梟一代被殘忍地一下下打死。英雄遲暮、無處依靠、美好年代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氣息撲面而來,讓影片更加壓抑絕望。
16.羅夏與Dan去南極找奧茲曼迪亞斯算賬,報亭場景出現(xiàn),報紙上大大的標題“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標志著末日又近了一步。倒數(shù)第二幕黑貨船出現(xiàn)。
17.當Adrian宣布,他35分鐘之前就引爆了核彈時,黑貨船的最后一幕終于來了。漫畫結(jié)束,地球毀滅。在核爆的藍光前,少年和報亭老板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們叫同一個名字。
接下來就再也沒有報亭段落——因為紐約也沒了。
*黑貨船*
好吧,在被刪掉的40分鐘里,黑貨船漫畫至少占了半個小時。
這個漫畫講了些什么呢?
這絕不屬于超級英雄漫畫,因為他的基調(diào)本身比守望者還黑暗,無論從詭異扭曲的畫風還是糾結(jié)恐怖的劇情看——如血的殘陽、燃燒的海面、殺氣騰騰駛過來的黑貨船,船身上掛滿了骷髏,而主角在這絕望的場景中拖著近乎崩潰的身體與理智掙扎著存活。
——就算是動畫,它也真的很可怕,絕對夠得上R級。比如那些殘肢斷臂、膨脹然后炸開的尸體(有腸子爆出來)、時刻被主角帶在身邊但是慘遭自然力量折磨的頭顱、由尸體組建起來的詭異木筏(主角認為這能給木筏增添足夠的浮力)!黑色大海、貪婪的鯊魚、啄食尸體的海鷗,再加上主角飽經(jīng)風霜的一張臉和死人扭曲的面龐——夠了夠了,太嚇唬人了。
簡單地說,就是主人公在經(jīng)歷黑貨船的劫掠后(只有他一人存活),決定造筏回家提醒人們黑貨船的入侵。這幾乎是他一個人的獨白。
但是,從神神叨叨的臺詞和略顯瘋狂的想象,不難看出男主身心崩潰的預兆,也讓人隱隱猜出了結(jié)局。
在這里不劇透,建議大家還是看看這部動畫,盡管很黑暗,但是和守望者的主旨聯(lián)系得很緊密。
個人認為有三句話最能體現(xiàn)導演的意圖:
1.Hope is horrible;
2.乘著尸體,實現(xiàn)夢想;
3.高貴的意圖把我引向了暴行,以愛的名義……我已想不起來那個我想要拯救的世界。
聽聽,像不像在形容Ozymandias?他的那個“犧牲千萬人拯救計劃”與黑貨船的故事何其相似!只不過后者把拯救縮小在主角的妻女、縮小在一個城市。但是他們的性質(zhì)一樣、后果一樣。這個建立在謊言之上的烏托邦終將是個悲劇。主角在結(jié)尾處登上黑貨船,認為他和這艘船同樣邪惡;那么,就算拯救了地球上的大多數(shù),O同學是不是就無罪了?
*細節(jié)*
精心篡改過的歷史、無處不在的彩蛋,大概只有艾倫摩爾和扎克才有這樣的智慧。
1.Comedian的房間號是3001.當Adian和他打斗時,那個1字被砸碎了,于是剩下了——300!扎克這個“自戀狂”啊~!
2.Comedian最后鎖定的那個頻道,播放的是個香水廣告,維特公司出品,Nostalgia(鄉(xiāng)愁)。此香水廣告在后面多次出現(xiàn)。
3.Ozymandias——萬王之王,其實是個——GAY!除了羅夏直白地講出來外,扎克想讓我們看到的,其實是Dan侵入他的電腦時,找到的那個“Boys”的文件夾。另外,在片頭,當Adian公開自己的身份時,身后的那個酒吧——70年代著名的54俱樂部——以對同性戀友好而聞名,也暗示了他的性取向。腐女們想YY?好吧,盡情YY吧,人家差不多出柜了。
4.絲鬼一代的退休晚餐會被布置成“最后的晚餐”式樣,在桌子最右邊的兩位蒙面義警……請大家睜大眼睛,看看他們在干什么……腐女又要興奮了。
5.還記得片頭橫死街頭的兩個人嗎?他們面前是羅夏的標志。這兩個人就是即將曝光水門事件的記者。然而在平行世界里,他們搶先被羅夏干掉,于是尼克松史無前例地開始第三屆總統(tǒng)任期。
6.尼克松的會議室和庫布里克的“奇愛博士”里的作戰(zhàn)室很像。致敬 諷刺。
7.Adrian在南極基地看的那堆屏幕。據(jù)可靠情報,屏幕上包括“第一滴血2”、雷德利斯科特拍攝的蘋果1984廣告、1980年科幻片“靈魂大搜索”、Addicted to Love、瘋狂麥克斯2、貓和老鼠、Marvin the Martian、尼克松競選節(jié)目、80年代熱門劇集玉面飛龍、色情片(汗~),以及1962年的300——扎克再次向300致敬!
8.1945年8月,時代廣場上的人們慶祝二戰(zhàn)結(jié)束,水兵與護士深情擁吻的照片變成了“側(cè)影”與護士的擁吻,這兩個女人的結(jié)局很悲慘,被反同人士殺害,背后的墻上寫著“Lesbian Whores”;
9.少女將鮮花插在槍口的畫面來源于1967年“鮮花與槍口”。尼克松上臺前許諾結(jié)束越戰(zhàn),但當選后又違背諾言,于是學生開始罷課示威。
10.其他顯而易見的暗示與篡改包括——赫魯曉夫和卡斯特羅共同閱兵(古巴導彈危機將至)、刺殺肯尼迪的是笑匠、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shù)展上走過的裸男(安迪是Gay~)、登月時阿姆斯特朗那個著名的笑話……
11.片頭提到的英雄們的歸宿,在羅夏的日記里給了我們詳細的答案,包括因斗篷卷進旋轉(zhuǎn)門里被殺的“賬單”、因酗酒被捕的飛蛾俠、私生活很糟糕的絲鬼一代。
12.剪輯版中提到了“Keen Act”——基恩法案——尼克松上臺后頒布此法案,要求蒙面義警們要么退休要么為政府工作。
*配樂*
1.片頭抒情詩一般的歌聲源自鮑勃迪倫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緩慢而憂傷。內(nèi)涵是變革,卻充滿著對過去的回憶,有美好,有痛苦,體現(xiàn)著世界的變與不變。
2.曼哈頓博士出現(xiàn)在越南戰(zhàn)場時,配樂為氣勢磅礴的“女武神”(瓦格納~)。在科波拉的“現(xiàn)代啟示錄”中也出現(xiàn)過這段音樂,那是在美軍乘直升機進攻時。
3.Comedian的葬禮,配樂為著名的“寂靜之聲”。諷刺的是,當年寫這首歌的人在歌中表達了肯尼迪遇刺后美國人的痛苦,然而在那個世界,Comedian就是真正的元兇。
4.前面提到的,夜梟一代慘死時的背景音樂出自“憤怒的公牛”,然而這里上演的不是拳擊比賽,而是一代英雄最慘烈的結(jié)局。
*評論*
很少有人能把R級片拍得如此優(yōu)雅而文藝。
開篇鮑勃迪倫的“世界在變”拉開了暴力篇章的序幕,憂傷而略顯漫不經(jīng)心的哼唱,配以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社會風情畫——越戰(zhàn)的大血洗、軍隊對獻花少女的射殺、蘇聯(lián)軍演展示的大批核彈……仿佛是在慢慢揭開那個世界陰暗黑幕的一角,絕望的氣息裹挾著似乎是舊膠片的陳腐撲面而來,末日的味道此時卻多了專屬于迪倫的浪漫。
世界在變。
當初雄心壯志的英雄們懷揣美國夢捍衛(wèi)正義,卻最終在看透世界后輸給了人性。從美鈔人因斗篷卷進大門被銀行劫匪擊中,到天峨俠酗酒被逮捕,再到慘死床上的側(cè)影,高潮部分莫過于肯尼迪中槍后躲在暗處的喜劇演員那陰冷而不屑的回眸,若無其事的表情講述著平行世界最大的冷笑話。歷史與想象在這一刻接合得如此完美,惡作劇般的改編反而讓那么不真實的歷史荒謬得可笑,似乎這樣的命運才是世界本來的軌跡——讓一個猛然醒悟世界無法被拯救的墮落英雄去刺殺制造美國夢泡泡的統(tǒng)治者。泡泡在這一刻粉碎,讓世界露出它隱藏在浮華之下的猙獰。
蒙面義警們守望著這個世界,Watchmen在末日的時鐘前誕生,接管搖搖欲墜的社會,成為人們唯一的保護者,卻不想在面對黑暗的同時被更黑暗的真相侵蝕。第一個反應過來的喜劇演員,帶著點認命般的自嘲“破罐子破摔”。他射殺示威群眾與孕婦(懷的還是他孩子),他酗酒嗜煙、企圖猥褻隊友、和所有人鬧翻,如此不要命地頹廢度日,是因為他看透了早就該了解的命運——超級英雄從一開始就堅守了那個錯誤的信念,他們凌駕于法律和秩序,執(zhí)著于維護世界的理想,但沒人想過,若世界已無法被拯救,誰來拯救自己?
Who watches the Watchmen?
當英雄們向人性低頭,這場正義與邪惡的戰(zhàn)爭頓時演變成勉強稱的上好人的人徒勞而孤獨地在黑幕下掙扎。曾經(jīng)凌云的壯志被悲慘的現(xiàn)實擊個粉碎,在夢想中蹣跚而行的正義使者,面對無法被消滅的人性陰暗面,選擇退出歷史的舞臺。確切的說,這并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任何一個英雄都面臨著近乎一樣的宿命——從被懷疑到被景仰,直至任務完成后被惶恐的民眾拋棄,那些他們試圖用生命去保護的對象。
一切如Joker所言。所有的英雄都和反派很像,盡管在拯救世界,卻逃脫不了被“當成麻風病人”掃地出門的宿命。人們需要的是危難之時現(xiàn)身相助的英雄,當危難過后,自然回到正軌,對英雄的崇拜轉(zhuǎn)變?yōu)閷αα康目謶郑切┻^往的英勇事跡在多數(shù)人面前卻成為潛在威脅的宣言。
所以喜劇演員沒心沒肺地笑著,嘲諷地對不解的夜梟二代拋出一句——“瞧,美國夢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
英雄已無處可尋。夜梟、絲鬼沉浸在回憶中不能自拔,與其說是懷舊,不如說是對時代的譴責;他們的傳人回歸正常生活,躲避著各自的恐懼,小心翼翼地不去觸碰往事;奧茲曼迪亞斯的野心已經(jīng)超越了常人理解的范圍;曼哈頓博士面對悄然而至的核威脅,卻不再有拯救世界的動力。
若干年前喜劇演員的一句話終究暴露了博士的本質(zhì)——你根本就不關(guān)心人類!是啊,當成為一個神,與人類毫無關(guān)聯(lián),眼前這個充滿丑陋人性的地球還有什么值得留戀?因此,當那個“殺了1500萬人,拯救全世界”的創(chuàng)新計劃曝光后,曼哈頓博士意料之中地合作了。這簡直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惡作劇——當人類一致把矛頭指向曾經(jīng)的英雄,世界反而前所未有的和諧。英雄主義的時代隨著核爆炫目的藍光灰飛煙滅,當1500萬個無辜生命在密謀之后永遠消失時,一切清零,廢墟之上的烏托邦,似乎又燃起了希望。
人們在守望者的保護下得以延續(xù)生命,但最終又被他們毀滅。拯救世界的唯一辦法竟然是死亡。
羅夏想不通這一點。這個看誰都不順眼的暴戾英雄,這個“反社會者”,一步步地追查老友死亡的真相,一步步地戳穿奧茲曼迪亞斯的陰謀,同時又牽連出那個黑暗時代的悲劇與喜劇,讓觀者目睹了罪惡之城式的殘忍與浪漫。憤怒在曼哈頓博士決定保守秘密的那一刻爆發(fā),面對神的妥協(xié),他毫不客氣地說:“如果你一開始就關(guān)心的話,一切都不會發(fā)生”。永不妥協(xié)的羅夏就這樣成為了最后一個犧牲者,可笑的是,這也是為了世界的和平。
可是人類終究需要一個新的烏托邦,哪怕根基在謊言之上的它是如此脆弱。地球終于保住了,一切似乎歸功于“最聰明的人”想出的計劃和他無懈可擊的強盜邏輯。
“萬王之王”奧茲曼迪亞斯,站在廢墟上想什么?改變歷史進程的得意,還是若有所失的悵惘?都不重要了,因為活著的每一個人都得到了想要的。夜梟二代與絲鬼二代的愛情順理成章,博士則躲避到另一個“不那么復雜的星系”,世界也得到了渴望已久的安寧,那不久之前1500萬人的死亡變成了實現(xiàn)“全人類大同”的小插曲。毀滅帶來了拯救,毀滅成就了英雄主義實現(xiàn)不了的理想社會。
但是一切永遠不會結(jié)束,片尾羅夏日記的出現(xiàn)暗示了更可悲混亂的未來。就連無所不能的曼哈頓博士也有做不到的事——改變?nèi)诵浴G∏扇诵跃褪亲飷旱脑搭^,我們暫時得到了拯救,但不代表未來的幸福。也許這個冷笑話是對自負現(xiàn)代人最好的諷刺。
扎克.斯內(nèi)德的暗黑與浪漫風格,讓夜雨、冰雪、窮街陋巷構(gòu)成的畫面獨具末世韻味。幽暗的色澤和始終不晴朗的天空襯托影片的晦暗,讓人的心情從頭至尾都沉重地下墜。一些閃閃發(fā)光的小細節(jié)值得稱道,比如羅夏詩一般引人入勝的旁白;登月時阿姆斯特朗頭盔映出的曼哈頓博士的身影;被篡改的戰(zhàn)后經(jīng)典照片,無一不透著導演用心的小智慧,讓人感嘆歷史與想象焊接的巧妙。
最出彩的兩個細節(jié),一是核爆裝置啟動之時,儀器里的藍色電光突然縮小在表盤里,此時的時針指向12點差1分,聯(lián)想到貫穿全片的末日時鐘,末日到來的暗示不言而喻,而之前出現(xiàn)Watch的畫面里,分針也在一直危險地逼近12點。寫到這里,真不如把Watchmen翻譯成“手表俠”。而從皮包散落出來的墨跡測試圖,也象征著羅夏個人反抗的失敗。
第二個細節(jié)就是喜劇演員的笑臉標志,它自始至終都帶著那么一點紅色,咧開嘴笑看這個世界,似乎是延續(xù)了主人的諷刺風格。這場悲劇以沾血的笑臉開始,又以沾著番茄汁的笑臉結(jié)束,或者說,這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人類的悲慘命運并未結(jié)束。
守望者的動作戲是扎克在“300”中的延續(xù)——快慢剪輯,這似乎是他引領(lǐng)的暴力美學新風尚。但動作戲只是這部嚴肅R級片的調(diào)味品。說到底,它與黑騎士一樣,不能算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更像一部城市史詩,畢竟原著獲得了雨果獎,電影當然也不會俗氣。所以與其說它是動作片,不如說它是帶著點血腥的文藝片,看上去沒給人類留太多希望,卻又讓人無可救藥地迷戀起那片黑暗,以及擁有黑夜的那群人。這大概就是世界本來的模樣。
*其他*
其實劇場版已經(jīng)很好地表現(xiàn)了扎克想讓觀眾看到的一切,這部終極剪輯版算是對影迷的禮物——內(nèi)容更加豐富充實,描繪角度更多,幾乎是從各個層面展現(xiàn)了末世圖景。
很高興可以在這個Twifan橫行的年代看到這樣的作品,很高興好萊塢擁有扎克.斯內(nèi)德這樣的才俊(汗~),很高興在世界那頭出了個艾倫.摩爾,他貢獻了一部獲得雨果獎的漫畫,他讓人類再次深刻地反省。
很高興,我們有守望者可以看。
==2014.5==
扎克斯內(nèi)德要去搞正聯(lián)項目了。祝你好運!
我需要的是像守望者和MOS這樣的電影,你們無需迫于壓力向隔壁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