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本身就不圓滿
很多年前,在電視上就看過這部電影,但是斷斷續(xù)續(xù)不連貫, 只是大概知道是幾個高中處男想要找人結束處男生涯的喜劇. 看了之后發(fā)現(xiàn)其實是部挺好玩的片子, 不深刻也沒什么深度, 但是很真實. 從我現(xiàn)在的角度, 再去看那種十七八歲的感情, 其實挺憂傷, 因為自己離那樣的純真年代已經很遙遠.
因為都是處男, 四個大男生在高中畢業(yè)的前夕, 約定好了,要一起在畢業(yè)之前結束處男的頭銜. 畢業(yè)舞會就是deadline了, 為了如愿以償, 他們干出了各種搞笑的行為來吸引女生. 當然最后, 在畢業(yè)舞會的時候, 他們都達成了目標, 只不過事情真正發(fā)生的經過, 和他們想象的great moment略有出入罷了. 故事發(fā)生在1999年, 我才剛剛升入高中. 回想起我們的那個年代, 不要說性了, 就是牽牽手都是天大的事情. (當然, 我是一個在小城市長大的小孩-.-) 所謂青春期的萌動,不過就是平日里有意無意的眼角眉梢一下, 或者傳個紙條什么的. 逢年過節(jié), 會去買好看又帶香味的卡片送給別人, 卻也不該在上面寫多別的話, 只能說什么祝你學業(yè)進步心想事成這樣的話. 性是一個從來沒有被提過的詞, 直到上大學之前, 那都是一個被禁忌的詞匯. 和美國人比起來, 我們那個時候真是太土了, 他們所謂的青春期, 我們都白白推后了好幾年.
說到處男的問題, 無論中國人美國人, 這一點上卻空前一致, 那就是處男都是一個受歧視的群體. 可是男生畢竟在生理和心理上, 都成熟的比女生晚. 無論多有魅力的男生, 都有過那個青澀的階段. 那么怎么辦, 技巧只能從a片里面學, 實際演練起來, 如果實在找不到人, 難道一定要去嫖妓? 劇中唯一有固定的女友的男生(忘記名字….是叫kevin么), 卻一定沒能說服女友和他上床. 因為他的女朋友viki想要一個perfect moment, 就是一切都完美的時候, 并且想等到他親口說一句I love you. Kevin一直說不出口,好像他總覺得這是一句意義重大的話, 不能隨便說出口. 當然最后他也還是說了, 并且和viki在畢業(yè)酒會的當晚發(fā)生了第一次sex. 然后第一次總不會如同想象的如意, viki終于明白了, 很多事情你想的再好, 實際上都不會圓滿. Things are just not perfect. 即使她真的等到了他說I love you, 也不能就等于他真的愛你一輩子. 她要去michigan上大學, kevin要去紐約, this is not gonna work. 所以她最后還是和kevin分手了. 這一段其實挺憂傷的, viki大概以后會明白, 第一次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重要, 并且great love 不等于great sex, kevin在此后的人生還會對他遇到的很多女生說i love you, 并且發(fā)現(xiàn)愛不是那么一個對誰來說獨一無二的詞. 這就是長大的悲哀, 當年我們以為驚天動地的事兒, 最后回頭看也不過如此.
另外一點就是, 從American Pie也可以折射出來的, 在美國人看來, sex并不總是就等于relationship. 畢業(yè)舞會找一個人做date, 暗地里大家都知道是可能在之后發(fā)生關系. 但是并不是說就要和你成為男女朋友, 很多時候就只是天亮之后一聲再見好聚好散的事情. 這一點在中國人的道德觀念看來很難接受. 在我認識的人中, 有在在這方面很保守, 也有在相當開放的人. 我在想的是, 是像我們當年那樣不開化的青春來的好, 還是這樣在性方面過早解放的青春來的好. 想來想去, 我覺得我們當年那樣的老土也其實沒有什么不好的, 起碼決定了我們這一代人大部分在感情上起碼有個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應該有大部分把…) 只是可惜的就是, 和美國的小孩們相比, 我們能夠說的上可以年少輕狂的歲月, 愛一個人不計后果的年紀, 要少個好幾年. 80后的人到如今該考慮的普遍問題是, 什么時候買房結婚生小孩了. 來不及享受青春的好, 就已經該平淡了. 不過還是如viki說的那樣, 青春本身就是不圓滿的. 經過過該經歷的, 就好了. 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