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這部電影我等了一年,終于等到了。實在沒有耐心再等中文字幕,便就著英文字幕先睹為快。
這個題材,很多人大概還是會略感不適。講的是兄弟之間的愛情。
這讓我想起一年前,我同事接到一個熱線電話,對方傾訴著愛上了自己表弟的苦惱。同事當即義正詞嚴的表示:同性戀是可以的,但亂倫是不行的。我對此頗為不解,這是與非的界限是如何劃定的呢?在主流的異性戀的道德價值觀里,亂倫固然不能接受,同性戀也是不能的。
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包括我那位同事,并不真正理解亂倫是什么,僅僅因為這個禁忌的詞匯就本能的產(chǎn)生了抵觸。這不正像普通大眾對同性戀的態(tài)度嗎?而人的態(tài)度,往往是在接觸、了解之后,才發(fā)生改變的。在不了解的時候,我寧愿保持自己中立和不評判的態(tài)度。
亂倫是個被嚴重污名化了的詞匯,但它并不是原罪,也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禁忌,而是人類社會的產(chǎn)物。對亂倫的禁止無非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人口素質(zhì),即遺傳學方面,二是維護社會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即避免以婚姻為基礎的家庭關系的紊亂。同性之間,首先并不會繁衍后代,所以第一點考慮也就失去了意義。而在背棄社會結(jié)構(gòu)上,亂倫并不比同性戀走得更遠。
每個人對愛情都有自己的定義,但總不外乎間于兩個極端。
(一)就像小說和漫畫里常看到的那樣,浪漫主義的愛情,即我愛的是你這個人,這個個體,與你的身份、年齡、種族、性別無關,那既然如此,這個人又為何不可能或不可以是你的親人呢?
(二)愛情是可以選擇的。就像社會學家說的,“只有當某些條件滿足以后,愛情才可能發(fā)生”。比如當你確定這個對象不是你的親人或者不是同性之后,你才會愛上他。那這樣的“愛情”,也就失去了它的唯一性。
爭議這些話題總不怎么愉快,但看這部電影卻是一次愉快而享受的經(jīng)歷,前提是拋開那些固有的成見。
弟弟叫Thomas,但家人都叫他Tom Tom,很有趣的小名。在出生的一周里他都沒有睜開他的眼睛。媽媽說,不用擔心,當他準備好的時候,他就會睜開的。于是,當他準備好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6歲的哥哥,F(xiàn)rancisco。
兄弟倆從小就很有愛,哥哥甚至會在父親訓斥弟弟的時候挺身而出,說出“從今天起,我會負責照顧他,直到永遠”這種話。隨著年齡漸長,母親敏銳的從他們過于親密的關系中隱約察覺到了什么,但卻無法告訴尚且年幼的孩子。母親有一段長長的特寫:透過百葉窗看著病房里打鬧的孩子,眼神中變幻著驚訝、疼愛和不舍。我不禁想:正如這部情調(diào)十足的影片中其他細節(jié)一樣,媽媽如此的聰明,竟然這么早就看出了端倪。還有母親和哥哥在沙發(fā)上那段似懂非懂的談話,弟弟安靜的趴著哥哥的腿上睡著,母親說:“你有什么想對我說的嗎?”哥哥茫然的搖搖頭,問:“學校的事?”母親有些迷茫的說“你和你弟弟……關于生活……”透過鏡頭可以直直的看進哥哥睜著的大眼睛,有一瞬間我甚至覺得他聽懂了。母親最后說:“如果有一天你想和我聊……如果有一天你覺得困惑……不用覺得羞恥”。哥哥當時或許還聽不懂,但這句話卻深深的感動了我。母親是擔心的,但更強大的是她對兒子們的愛。
兩場葬禮連接了他們的成長,母親去世了。導演濾掉了整整15年時間,現(xiàn)在,他們彼此相愛的生活,并且得到了父親和朋友,也是弟弟游泳教練的認可。在他們的成長和獲得認可的努力中,母親的這番話和她的愛給了他們多大的支持,不得而知。導演要濾掉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其他雜亂的不美好。將如此爭議的題材展現(xiàn)得如此美好而輕松,確實大大出乎意料。
影片中很有幾段耳鬢廝磨的溫馨,比如在終于兩人獨處的房間,一件一件緩緩的褪下衣服,一步一步的接近;比如剃須時的打鬧和溫情;比如相擁起舞時流淌的柔光。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床第間帶著睡意的對話:為何愛我。記得眾多或輕松或沉重的理由中,弟弟說“因為你本可以愛上別人,但你還是愛我”。
從開始到結(jié)束,可能是隨著死亡而結(jié)束,也可能是在生命中的某一天結(jié)束。朝夕不離的兩人也必須要分開三年,哥哥在輾轉(zhuǎn)反側(cè)的難眠夜里,也嘗試過新的生活,即使僅僅是因為寂寞,因為太想念。但當他終于在寒冷的莫斯科敲開弟弟房門的那一刻,我們都知道了,只要活著,就不會結(jié)束。最后那個長長的擁抱必定能夠觸動你的內(nèi)心,他們不同反應中泛濫著同樣的思念和愛,還有弟弟最后燦爛的笑,一定會讓你隨著他的幸福而微笑的。